科研产出
安徽皖南烟区青枯病病原菌生化型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所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广东、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西东部、安徽南


池塘培育细鳞斜颌鲴大规格鱼种试验
《科学养鱼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一、材料和方法1.塘口条件试验塘东西走向,坡比为1∶2.5,水深1.5~1.8米,面积2000米2,池底淤泥深10~15厘米,进水依靠水泵抽提,排水可依靠水闸自动排放。2.放养前塘口准备2007年6月7日,排干池水,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生石灰用量为100千克/亩。6月14日注入新水120厘米,6月17日施用高效生物鱼肥,用量为每米水深3.5千克/亩,以培肥水质。


网箱养鳝鳝种剔选与运输技术
《水产养殖 》 2008
摘要:黄鳝(Monopterus albus)网箱养殖成功的关键是黄鳝苗种的质量。目前在黄鳝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尚未突破的情况下,人工养殖黄鳝的鳝种主要来自天然苗种,由于天然野生黄鳝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其进行严格剔选在生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野生收购来的黄鳝苗种进行剔选并安全运抵养殖基地,我们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评价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对383份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淮夏大豆在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上具有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产量与单株总荚数(r=0.714**)、单株有效荚数(r=0.712**)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结荚高度(r=0.593**)、主茎节数(r=0.450**)等也呈显著正相关;每荚粒数与生育期(r=-0.586**)、百粒重(r=-0.437**)呈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与百粒重(r=-0.445**)呈显著负相关。在黄淮夏大豆生态类型内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黄淮夏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克氏螯虾亲本的选购、暂养和运输技术研究
《水利渔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克氏螯虾苗种来源目前仍然是龙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龙虾苗种繁育的首要工作是龙虾亲本的选购、暂养和运输,这也是苗种繁育的关键。2005年和2006年的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进行了6次克氏螯虾亲本的选购、暂养和运输试验。龙虾亲本的规格要求适中,约30 g左右较好;复选时,以丰满度好、附肢完整、活泼健康、硬壳艳红的龙虾为最佳;暂养网箱要求安放位置适当,充分展开不兜底,在箱内布设30%~40%的浮性水草,暂养密度20~25 kg/m2为宜,暂养时间不宜超过2 d;装箱时遵循"轻装快运"的原则,装箱密度以4 kg左右为宜,途中每隔20~30 min向装虾箱和车厢内泼洒1次水,保持龙虾体表及周围环境的湿润,牢固固定虾箱,运输时间控制在1 h以内。随着选购、暂养和运输技术的完善,运输成活率最终可以稳定在90%以上。


混制1号机械化混播制种生产技术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混播制种是指将杂交水稻的父、母本亲本种子混合播种,扬花授粉后再通过化学方法去除父本,收获杂交种的一种机械化制种方式,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方向。文中从机械旱直播、机械水直播和机械插秧等3个方面阐述了杂交水稻混播制种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 715.0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安徽省小麦生产投入产出及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安徽省农户小麦生产住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旱地小麦与稻茬小麦生产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小麦生产函数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小麦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结果表明,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单位面积生产资源投入总量相差不大,但综合经济收益示范区高出非示范区30%左右;稻茬小麦生产成本投入高出旱地小麦10%,但综合经济收益却低24%;目前安徽省小麦生产资源投入已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要达到最佳经济收益,单位面积种子用量可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可适当增加。


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SSR技术体系的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SSR技术体系。[方法]以11份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影响SSR扩增质量的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的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和比较,建立了适于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的SSR标记技术体系,并以5个玉米杂交种为例,验证该体系在玉米杂交种真实性鉴定中的可行性。[结果]Mg2+浓度为2.5 mmol/L时,扩增效果最佳。dNTPs浓度为0.3 mmol/L时,扩增效果最好。引物浓度为0.2μmol/L较为适宜。TaqDNA聚合酶浓度为1.0 U时,扩增效果较好。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为:1×PCR缓冲液,2.5 mmol/LMg2+,0.3 mmol/L dNTPs,0.2μmol/L正、反向引物,1.0 UTaqDNA聚合酶,40 ng样品DNA,总体积25μl。[结论]该研究优化的SSR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对玉米杂交种进行真实性鉴定。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创新文化建设是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科研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安徽省农科院以培育价值导向、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创新平台、整治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和深化创新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