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肌注油苗不当引发的种鸡呼吸道应激反应
《中国畜禽种业 》 2008
摘要:某种鸡场饲养三黄肉种鸡4000套,至2008年3月18日种鸡120日龄时鸡群状况良好,无呼吸道和消化道病状。遂于3月18日下午接种某进口厂家生产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淹水和无水层栽培,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提高,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以覆盖效果较好。秸秆还田处理的后茬油菜产量比不施秸秆的提高1.8%~9.3%。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常规淹水多于无水层栽培,但秸秆还田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无水层栽培比常规淹水栽培的土壤有机质等养分提高,说明无水层栽培条件下更利于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和土壤对养分的保持。


茶蚕颗粒体病毒AcMNPVORF38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利用昆虫病毒更好地防治害虫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从感病茶蚕幼虫的尸体中提取颗粒体病毒DNA后,进行酶切、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茶蚕颗粒体病毒基因组中一个1 484 bp的片段。该片段含有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和2个不完整ORF。完整ORF为666 bp,有典型Nudix结构域,其编码1个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NPV的ORF38高度同源的基因,定名为AcORF38同源基因。2个不完整ORF分别编码p47蛋白基因的C-端和p24基因的N-端。[结论]茶蚕颗粒体病毒与卷蛾科宿主中颗粒体病毒亲源关系较近,而与夜蛾科宿主昆虫中颗粒体病毒较远。AcORF38同源基因与编码NTP焦磷酸水解酶的基因高度同源,可能与病毒的复制和DNA损伤的修复过程相关,也可能与入侵寄主的过程相关。
关键词: 茶蚕 颗粒体病毒 AcMNPV-ORF38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水稻稻曲病菌药剂室内生物测定和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别测定烯唑醇、丙环唑、咪鲜胺杀菌剂对稻曲病病菌的毒力,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毒力回归方程。[结果]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331 4X+5.946 5(R2=0.941 8),计算得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EC50=0.06μg/ml;丙环唑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489X+6.175 1(R2=0.982 4),计算的得丙环唑对稻曲病菌EC50=0.09μg/ml。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116 3X+5.032 1(R2=0.99),计算得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EC50=0.76μg/ml。[结论]烯唑醇对稻曲病菌毒力最高,丙环唑次之,咪鲜胺最小。


烤烟普通烤房低成本密集型改造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2种由烤烟普通烤房改建而成的密集烤房及其应用效果。与原普通烤房相比,普改密烤房内温湿度更加均匀、排湿可控性增强、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提高、烤烟劳动强度和用工量减少等。烟叶与热源并列设置的普改密烤房,装烟量可增加1倍,改建成本3 000元左右;烟叶与热源上下设置的普改密烤房,装烟量可增加60%,改建成本仅1 000元左右。使用普改密烤房只需单项电源,供热系统材料成本低廉、取材方便。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地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的状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生态系统协调度,并设定了其脆弱性和协调性分级标准。结果表明: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处于亚稳定状态,主要限制因子为资源匹配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间处于亚协调状态,其中本溪略低于亚协调,处于低度失调状态。鞍山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经济发展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是限制整个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该评价模型较真实的反映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协调性状况,并且提出了制约其发展主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脆弱性 协调度 指标体系 复合生态系统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


大豆M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SSR标记初步定位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良好应用前景及分子标记对恢复系选育的应用价值,试验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大豆CMS恢复系WR016恢复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利用197对大豆SSR引物对不育系W931A和恢复系WR016单株进行多态性筛选,52对引物在双亲间表现多态性,多态性频率26.39%,进一步利用这52对引物对10株不育系W931A和恢复系WR016单株、不育基因池、可育基因池和半不育基因池进行分析,表明位于A连锁群上的Satt276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再利用合成的Satt276附近的引物进行分析,表明Satt684和Satt572也有良好的多态性。据此,可将大豆M-CMS恢复系WR016的恢复基因初步定位在A连锁群上。


“1,2,1”哺乳法对仔兔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养兔杂志 》 2008
摘要:选经产母兔同期产仔90窝,每窝选留仔兔6只,随机分为3组,进行3个时期不同哺乳次数试验。结果表明:睡眠期,每天哺乳1次与2次的窝重、窝增重和死亡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开眼期,每天哺乳2次,Ⅰ、Ⅲ组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哺乳1次的Ⅱ组(P<0.05),各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追乳期,每天哺乳2次与1次,窝增重和仔兔死亡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每天哺乳2次的断奶窝重,Ⅰ、Ⅲ组显著高于每天哺乳1次的Ⅱ组(P<0.05),Ⅰ、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成活率虽高于Ⅱ、Ⅲ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仔兔阶段3个时期的哺乳次数以"1,2,1"较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