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nitrogen management(模糊匹配)
47条记录
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运筹2个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拔节期施氮比例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均有一定的调节效应。降低基本苗、提高追比例均能降低纹枯病发病指数,降低密度减轻纹枯病发病程度的效果优于提高追比例。但栽培因子对纹枯病的控制和小麦高产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生产上既要通过控制基本苗和基施氮肥比例来减轻纹枯病危害,又要使栽培因子有利于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文中还以高产和控病并重为条件,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方案。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产量 密度 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栽培措施对中筋小麦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中筋小麦——皖麦44优化栽培提供参考,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以及氮肥应用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评价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氮肥全部基施和返青追肥产量和品质指标都较低;在拔节期施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并促进品质改善;在抽穗期施肥能改善粉质性状。皖麦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25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施拔节肥效果更佳。播期和密度对皖麦44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品质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梅对秋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利用

园艺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细叶青梅 /桃砧为试材 ,研究了秋施 15N -硫铵条件下的吸收、分配、贮藏和利用。休眠期果梅各器官均有贮能力 , 15N浓度根系大于多年生枝。秋施氮肥后 ,冬季花中 15N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其它器官 ;春季果仁 >新梢 >果核 >果肉 ,说明此期果仁争夺氮素营养的能力最强。新梢停长后 ,当年生枝和叶中 15N浓度显著下降 ,而多年生器官在 4~ 6月均有所上升 ,而 6~ 9月又都大幅度下降 ,表明此期为多年生器官加粗和新根大量生长之际 ;当年生枝 15N浓度虽有所下降 ,但始终高于同期多年生器官 ,表明贮对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有持续作用。秋季落叶后 ,衰老器官中回撤的氮素营养就近运输 ,就近贮藏。次年春 ,局部贮藏的氮素营养仍能重新为建造新生器官所使用。所以果梅体内氮素营养有随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 ,且可较长时期重复利用的特性。

关键词: 氮素营养 施肥 15N-硫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实验研究了氮源及其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作为虾、蟹、贝类幼体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 ,微绿球藻在以尿素或硝酸钠作氮源 ,质量浓度在 2 4.6 4× 10 - 6 时 ,生长最快

关键词: 微绿球藻 生长 氮源 质量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地区棉花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01

摘要:通过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确定江淮丘陵地区棉花生产中氮肥适宜的施用时期 ,结果表明 ,等量氮肥 ,以基肥∶蕾肥∶花铃肥 =5∶2∶3的施用方式最佳 ,单铃重、单株铃数、成铃率都有所增加 ,脱落减少 ,产量增加 11.5 6 % ,施肥效益提高 2 2 .47%。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适宜时期 江淮丘陵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较高。为实现高产优质统一,优质小麦施氮量在225~300kg/ha,氮肥的基追比例为基肥2/3、追肥1/3,追期宜掌握在拔节~抽穗期之间。

关键词: 优质小麦 氮肥 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Ⅱ氮磷肥的合理运筹及其产量品质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濉溪和宿县两地同时进行的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的关系,求出亩产400公斤产量水平形成百公斤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为3.255、1.185和2.655公斤.建立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磷素效应方程,依据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亩产450公斤水平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14.64公斤,施(P_2O_5) 量为5.71公斤,阐述了氮磷素施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根据高产小麦的需、需特性和土壤供动态,确定了氮磷肥的科学运筹方式.

关键词: 经济施肥量 产量效应 品质效应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