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基施深度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合理高效利用氮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氮肥基施深度(4、8、12、16 cm)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基施深度处理的油菜产量高低次序为N16>N12>N8>N4。其中处理N16产量最高,达3383 kg/hm2,与N4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肥深施促进了油菜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氮肥深施处理N16的油菜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氮肥浅施处理N4、N8。本研究条件下,氮肥基施深度以16 cm效果最佳。


烟草青枯病菌对不同氮源利用研究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2013
摘要:采用酪朊水解物培养基法研究了安徽宣州黄渡烟草青枯病原菌株对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铵、氯化铵和尿素等6种氮源的利用。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菌对酰胺态氮尿素利用最好,且与氨态氮和硝态氮利用差异显著;但病菌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利用差异不显著。这为烟草青枯病田间防治和合理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培养基营养条件对瓠瓜枯萎病菌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瓠瓜枯萎病菌的影响。[方法]在鉴定了安徽省瓠瓜枯萎病菌病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营养条件对该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瓠瓜枯萎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明显不同。PDA培养基最适合该病原菌的生长,产孢量以其最高;在麦芽糖为碳源或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丰富瓠瓜枯萎病菌生物学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瓠瓜枯萎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瓠瓜枯萎病菌 培养基 碳源 氮源 菌丝生长 产孢量


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探索降低养分流失、提高湖区水质的有效耕作和施肥措施。2009-2010年结果表明,冬季麦田径流液总氮(TN)的浓度范围是2.12~4.34mg/L,溶解态氮(DN)约占TN的72%~92%,DN中又以硝态氮(NO3--N)为主,溶解态有机氮(DON)次之,铵态氮(NH4+-N)所占比例极小。径流液总磷(TP)浓度范围是0.095~0.360mg/L,颗粒态磷(PP)约占TP的51%~69%。DN和PP是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长期的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径流液TN、DN、NO3--N、DON和DP的浓度,降低PN和PP的浓度,但对NH4+-N和TP浓度无明显影响;氮肥后移一定程度上易增加追肥后短期内降雨径流液各形态N的浓度,但可降低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径流液各形态P的浓度。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处理CT),麦田TN和TP径流流失量分别为1.065,0.079kg/hm2,占当季施N量的0.71%,施P量的0.24%。与处理CT相比,处理CTS(常规+覆盖)、NFP(氮肥后移)和NTS+NFP(少免耕覆盖+氮肥后移)TN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4%、21%和24%,TP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0%、21%和24%。因此,保护性耕作和氮肥后移在保证小麦产量的前提下,可作为巢湖流域源头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主要措施。


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从辣椒炭疽病发病病株上获得的2种炭疽病菌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研究了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黑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淀粉;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山梨糖。2种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氮源为酵母。[结论]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氮肥运筹对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非人工模拟)条件下,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组合2种穗肥比例共6种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10 kg.hm-2的施氮量,配合基蘖肥∶穗肥为6∶4的运筹方式有利于群体茎蘖平缓消长,减小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协调群个体矛盾,提高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优化群体质量;同时有利于培育大穗,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而高产;是安徽江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丰产高效栽培的推荐施氮模式。


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适宜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研究施用氮肥对直播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用氮肥对直播油菜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3个不同土壤肥力的试验田块,处理N360均获得最高产量。提高氮肥用量,则油菜的氮肥偏生产力降低,而氮肥农学利用率变化无明显规律。油菜施用氮肥后的经济效益显著,处理N360产值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7 494.95和6 234.95元/hm2。产投比以处理N270最高,为3.12。[结论]试验条件下,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适宜用量的范围为270~360 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