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安徽省“三绿工程”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阐述了"三绿工程"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安徽省"三绿工程"建设现状提出了"三绿工程"建设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三绿工程 建设现状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刍议农村文化消费市场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摘要:本文阐述了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激活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培育和加强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的建设与措施。

关键词: 农村 文化市场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414”施肥处理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3414"施肥试验研究分析氮磷钾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回归分析得出三元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出4种SRC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除水SRC外,其他3种溶剂保持力回归分析均具有(可靠)拟合性。通过对3种单因素在同条件下的方差分析,氮对水SRC影响不大,对其他3种SRC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磷钾对4种SRC的影响均不显著。表明了3种肥料因素中氮对小麦SRC的影响较大,其他两种因素对SRC影响不明显,说明SRC受施肥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小麦 溶剂保持力 3414施肥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粳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软盘旱育机插条件下,以杂交中粳徐优403为材料,研究了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制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稻徐优403的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N 225 kg/hm~2处理最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施氮量主要影响稻米品质中的垩白度和垩白率,其次为消减值,而对其它品质指标影响较小。品质性状中的加工碾磨品质、稻米的表面积、横面积可与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产优质统一;而其它品质指标则表现为对施氮存在负响应。综合来看,机插杂交稻徐优403适宜施氮量以施N 225 kg/hm~2为宜。

关键词: 机插杂交粳稻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螯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蛋白比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3×3因子试验法,设计了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6%、29%、32%)及能量蛋白比水平(36、40、44kJ/g)的9种试验饲料,对体重(2.39±0.37)g的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适宜蛋白质含量及其蛋白能量比进行了研究,生长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克氏螯虾幼虾配合饲料中适宜蛋白质含量为29.49%~32.24%,饲料的适宜能量蛋白比范围为34.67~37.46kJ/g;当试验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1.86%,能量蛋白比为35.85kJ/g时,试验虾获得最大增重率、最低的饲料系数、最高的蛋白质效率及最大的特定生长率。

关键词: 克氏螯虾 配合饲料 蛋白质含量 能量蛋白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Ty1-copia类逆转座子家族鉴定及特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逆转座子RT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从苹果‘嘎拉’中克隆了20条RT片段,分析苹果基因组内Ty1-copia类逆转座子家族特性及进化关系。结果显示,20条逆转录酶保守序列表现出了高度的异质性。结合已报道的37条苹果Ty1-copia类逆转座子RT片段,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家族1、3和4中具有转座活性的逆转座子的可能性较大;序列分析表明,Ty1-copia类逆转座子是苹果基因组内序列重组的热点。用RT序列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发现苹果基因组内Ty1-copia类逆转座子拷贝数高、分布广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离具有转座活性的苹果Ty1-copia类逆转座子及其人工诱导芽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苹果 Ty1-copia类逆转座子 逆转录酶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地了解不同施肥制度下各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程度及规律,采用密闭室法对南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的氨挥发进行了监测。不同施肥制度下氨挥发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施肥后1~3d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周后无明显排放。氨挥发速率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早季各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基肥时为1.6~3.6kg/hm2,分蘖肥时为5.8~18.2kg/hm2;而晚季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时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5~7.9、12.3~26.8和1.4~2.4kg/hm2,早、晚季氨挥发总累积量分别占其施N量的4.5%~15.3%和16.9%~32.8%。相对于不施肥处理,尿素的施用促进氨挥发,而在等氮施用量下,缺P处理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量较多,较高水平的秸秆和绿肥施用也会增加氨挥发量。此外,氨挥发与田面水NH4+-N浓度及水层pH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氨挥发量。

关键词: 施肥制度 双季稻 氨挥发 红壤 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硝基直接氟化法合成3,4-二氟苯腈

农药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3-硝基-4-氟苯腈为原料,以四甲基氟化铵为氟化剂合成了3,4-二氟苯腈。研究表明: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区域为120~140℃,最佳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使用催化剂18-冠-6-醚能提高转化率,达86.7%。

关键词: 硝基氟化 3,4-二氟苯腈 四甲基氟化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的采捕、运输和放养技术

科学养鱼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笔者对常用克氏原螯虾运输方法加以改进,共进行了六次克氏原螯虾的运输,成效显著,现将相关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与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安徽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方法】该文以全省13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总的粮食生产能力;【结果】全省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029.47kg/hm2,与近3年(2005—2007)粮食平均单产(5390.68kg/hm2)相比,单位面积耕地的增产潜力为2638.79kg/hm2;全省粮食总生产能力为483.62亿kg,高于近3年(2005—2007年)324.69亿kg的粮食平均总产,每年能为安徽省增加粮食产量近158.93亿kg;【结论】目前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率为0.67,粮食生产潜力依然很大。

关键词: 种植制度 粮食产量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生产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