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63条记录
安茶品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茶叶加工 2009

摘要: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安茶的多酚类组成及其氧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红、绿茶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安茶加工过程对其特有品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安茶 品质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改善禽肉品质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了一些中草药对禽肉品质产生的影响及其实现途径,为开发味美且绿色安全的优质禽肉产品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中草药 禽肉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华双5号为油菜供试品种,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考察K_2O施用量为0、60、120、240 kg/hm~2的4个处理下油菜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指标,并测定每小区产量。[结果]增施钾肥能显著促进油菜生长。同时,钾肥施用对改变油菜的群体生物学性状具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呈现株高、单株二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籽粒和茎秆产量均增加的统一趋势。施用钾肥240 kg/hm~2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结论]该研究为直播油菜轻简化栽培的肥料施用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实践前瞻。

关键词: 油菜 钾肥 产量 生物学性状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比对夏玉米生物量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夏玉米盆栽试验,共设7组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玉米各生育期与收获期的生物量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物量随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且使用一定比例控释尿素处理的生物量大于普通尿素处理,以处理⑥最大;在玉米收获期,处理⑥的产量最大,与其他处理间达差异极显著水平,处理⑤次之,产量高于处理②。[结论]综合考虑,确定处理⑤(55%普通尿素+45%控释尿素)为最佳配比。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尿素 生物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夏玉米肥料配合施用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适宜淮北地区的夏玉米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方法]以淮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生长期间施肥设置氮磷钾肥不同用量的10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491.12+15.99X-0.30X~2(R=0.987 7~(**)),磷肥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在施磷量较大时,随施磷量的增加,磷肥对产量影响作用减弱,施钾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100 kg籽粒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平均分别为2.87、0.90、2.09 kg。10个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9.68%、35.43%、50.01%。施肥对玉米株型结构、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及籽粒品质影响不大。[结论]淮北地区产量为10 500 kg/hm~2夏玉米的适宜施肥量为:N 300~375 kg/hm~2、P_2O_575~90 kg/hm~2、K_2O 75~90 kg/hm~2。

关键词: 夏玉米 施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2007~2008、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小麦进行3种耕作方式定位试验。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CK:浅旋耕(少耕)作业模式,耕深12 cm,耕后耙;1耕(松耕)1耙:耕深20 cm,耕后旋耕;浅旋耕(少耕):耕深12~14 cm。[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间有所差异;适当深耕,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蓄水保墒特性,提高小麦出苗率及抗旱能力。对于前期持续干旱的特殊年份,深耕20 cm的耕作方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结论]寻找到淮北旱茬土壤适宜的耕作方式,为机播条件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小麦 生育期 群体动态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安徽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氮42~56 kg/ha基础上,每公顷施氮量0~360 kg范围内,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济麦20和皖麦50在施氮量300 kg/ha时籽粒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为240 kg/ha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烟农19则以施240kg/ha氮素时籽粒产量最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加大均呈增加趋势,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大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40~300 kg/ha。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栽培油菜优质高效的平衡施肥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阐述了油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与平衡施肥的增产效果,介绍了油菜高产栽培平衡施肥技术和油菜缺素的主要症状及其矮正技术,以期为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 平衡施肥 缺素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的氮素运筹技术,在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济麦20、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公顷产量9 000 kg以上)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纯氮307.5~322.5 kg(其中化肥氮270 kg)、基追比例10∶0~4∶6范围内,济麦20、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的增大而递增,并与此期追氮比例呈极显著简单直线正相关或二次曲线相关;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指标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烟农19和皖麦50的植株体内含氮量随生育进程而渐降,分蘖期最高,成熟期降至最低。以上结果说明,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氮素运筹方式以氮肥总量的40%~50%基施5、0%~60%拔节期追施为宜,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a的超高产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和2007年安徽省12个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产量品质、抗性方面考察了2006、2007年安徽省12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表现,结合品种的特征特性,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有望杂2号、稼元216和禾杂2号等几个品种,为安徽省棉花品种的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棉花品种 区域 产量 品质 抗性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