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49条记录
不同双季晚稻丰产栽培模式下的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土壤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等氮量条件下,研究抛秧和移栽等栽培方式的氮肥运筹对晚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的氮肥运筹对晚稻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与氮肥运筹方式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且相关的趋势基本一致。产量、氮肥利用率与氮肥基施比例呈抛物线关系,抛栽当氮肥基施比例为47.61%(南陵)和38.70%(池州),移栽为53.38%时,产量达到最高,氮肥利用率以抛栽当基肥施氮比例为42.97%,移栽为40.88%时,氮肥利用率最高。以目标产量相适宜的施总氮量条件下,抛秧为35~45%、分蘖肥为30%、穗肥为25%-35%,移栽晚稻基肥为45%~55%、分蘖肥为30%、穗肥为15%~25%,利于晚稻干物质积累,可保持较高的分蘖成穗率,使群体发展比较合理,增加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与运转,以及适宜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形成高产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关键词: 双季晚稻 不同栽培方式 氮肥运筹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法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土壤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拔节期叶面喷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获得了最高产量;适当增加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品质,以拔节期和抽穗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效果最佳。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以拔节期喷施氮肥为最佳氮肥运筹方法。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葱高效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岭大葱为材料,在施用等量磷肥的基础上,以2种氮肥水平(225和375kg/hm2)和3种钾肥水平(0、225和337.5 kg/hm2)组成6个氮钾肥处理,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大葱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大葱株高、分蘖数、葱白长、葱白粗和单株鲜重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6个处理中大葱的增产幅度为12.1%~17.6%;施钾能显著提高大葱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2种氮肥水平下,施钾分别增收7 088~9 800元/hm2和8 050~10 850元/hm2。[结论]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钾肥可提高大葱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葱 钾肥 产量 品质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K肥运筹方式对小麦N、K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促进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吸收累积,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但过量施K却降低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K的利用效率以及籽粒产量,以中量K肥全部基施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和较好的品质指标。K肥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K含量,N、K累积量和K的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以中量K肥3次施用处理的品质指标最高,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以中量K肥分2次施用处理为最佳K肥运筹方式。

关键词: 钾肥运筹 小麦氮、钾吸收利用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累积。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3∶0(N7/3)、5∶3∶2(N5/3/2)、3∶3∶4(N3/3/4)的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27%、29.88%和37.52%;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开花后植株氮积累量(r=0.765*)、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r=0.685*)和成熟期籽粒氮积累量(r=0.719*)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花后小麦植株氮素的同化量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条件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处理。

关键词: 小麦 烟农19 氮肥基追比例 氮素吸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例对土壤矿质氮含量时空变化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变化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明显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减少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量,同时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但对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孕穗期追施比例过大导致产量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生态效益,以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关键词: 小麦 氮肥施用时期 基追比例 硝态氮含量 铵态氮含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 715.0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基础肥力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技术对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产量影响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施肥技术,在大田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300.0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337.5kg/hm2处理产量次之,产量如果要获得10000kg/hm2以上生产水平,需施纯氮300.0~337.5kg/hm2;(3)在施氮量为300.0kg/hm2、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7:3、追氮时期在倒4叶至倒3叶期时,产量最高;(4)施氮量为300.0kg/hm2、基蘖肥和促花肥比例为7:3、氮磷钾比例在1:0.3:0.3~0.6时,有利于"皖稻68"高产

关键词: 施肥技术 产量 产量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麦55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方案。[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皖麦55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5项农艺措施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氮素运筹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依据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数学模型,确定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270.2~291.5×104株/hm2,基施氮量142.6~154.0kg/hm2,施磷(P2O5)量112.9~127.1 kg/hm2,施钾(K2O)量115.9~131.8 kg/hm2,拔节期追氮量76.1~8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新品种皖麦55在淮北地区高产栽培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皖麦55 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产量形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高产中籼杂交水稻"皖稻15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氮肥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kg(N).hm-2、187.5 kg(N).hm-2、225.0 kg(N).hm-2、262.5 kg(N).hm-2和300.0 kg(N).hm-2等5种施氮量下杂交中籼稻产量差异显著,在150~262.5 kg(N).hm-2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262.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 355 kg.hm-2),施氮量增加到300.0 kg(N).hm-2产量下降。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主要是因为群体颖花量的差异,施氮量与群体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3 5**)。施氮量明显影响群体质量,适宜施氮量(262.5 kg.hm-2)能保证杂交中籼水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提高,从而增加产量。适宜施氮量(262.5 kg.hm-2)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也最高。推荐江淮稻区杂交中籼稻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62.5 kg.hm-2。

关键词: 杂交中籼水稻 施氮量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