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63条记录
不同水分条件下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水稻和油菜品种为材料,不施秸秆为对照,研究无水层灌溉栽培和常规淹水栽培条件下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淹水栽培条件下,小麦秆与土壤混合、油菜秆与土壤混合处理第1年水稻产量较对照增加5.9%~7.2%,第2、3、4年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减少6.7%~8.0%、16.0%~17.9%、22.6%~23.9%;无水层灌溉栽培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第1年水稻产量较对照增加6.3%~11.5%,第2、3、4年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减少0~21.3%、2.1%~2.8%、9.6%~11.6%;秸秆还田处理第1年油菜产量较对照增加1.8%~9.3%,第2、3年油菜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3%~10.6%、5.9%~14.1%。[结论]秸秆还田后第1年水稻产量增加,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后油菜产量逐年增加。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稻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性状相关性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采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数据,分析了棉花产量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株高和第1果枝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单株结铃数(r=0.7930**),其次是单铃重(r=0.5177**)和衣分(r=0.4885**)。皮棉产量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整齐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纤维品质的矛盾有待通过新品种选育加以解决。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性状 相关性 区域试验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方法]引用国家东南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在凤阳和阜南种植的结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这2组玉米生育期内所处的生态条件及产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光、温、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抽雄期前后是对玉米影响最大的时期,应将玉米的抽雄期置于光、温、水三者协调的时段。[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玉米杂交种的栽培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生态气候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特征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近年育成的10个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系)为直播材料,依品种在直播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穗重进行划分为大中小3种穗型,研究其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穗型水稻以中穗型水稻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产量较高,主要原因是其在较高有效穗的基础上增加了穗粒数,即颖花量显著增加。同时其产量的提高也依赖于关键生育期较高的LAI和高的干物质积累量,高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表观转换率和转化率,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成穗率等源库协调的群体质量特征。依据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及群体质量特征,对直播稻品种的合理选用及高产途径进行讨论。

关键词: 直播稻 穗型 产量 群体质量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法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土壤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拔节期叶面喷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获得了最高产量;适当增加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品质,以拔节期和抽穗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效果最佳。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以拔节期喷施氮肥为最佳氮肥运筹方法。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葱高效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岭大葱为材料,在施用等量磷肥的基础上,以2种氮肥水平(225和375kg/hm2)和3种钾肥水平(0、225和337.5 kg/hm2)组成6个氮钾肥处理,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大葱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大葱株高、分蘖数、葱白长、葱白粗和单株鲜重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6个处理中大葱的增产幅度为12.1%~17.6%;施钾能显著提高大葱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2种氮肥水平下,施钾分别增收7 088~9 800元/hm2和8 050~10 850元/hm2。[结论]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钾肥可提高大葱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葱 钾肥 产量 品质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K肥运筹方式对小麦N、K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促进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吸收累积,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但过量施K却降低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K的利用效率以及籽粒产量,以中量K肥全部基施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和较好的品质指标。K肥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K含量,N、K累积量和K的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以中量K肥3次施用处理的品质指标最高,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以中量K肥分2次施用处理为最佳K肥运筹方式。

关键词: 钾肥运筹 小麦氮、钾吸收利用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累积。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3∶0(N7/3)、5∶3∶2(N5/3/2)、3∶3∶4(N3/3/4)的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27%、29.88%和37.52%;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开花后植株氮积累量(r=0.765*)、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r=0.685*)和成熟期籽粒氮积累量(r=0.719*)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花后小麦植株氮素的同化量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条件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处理。

关键词: 小麦 烟农19 氮肥基追比例 氮素吸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例对土壤矿质氮含量时空变化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变化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明显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减少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量,同时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但对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孕穗期追施比例过大导致产量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生态效益,以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关键词: 小麦 氮肥施用时期 基追比例 硝态氮含量 铵态氮含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协优52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早熟、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登记名称:皖稻193号,审定编号:06010506。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协优52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