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为生产上推广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提供参考。设手工旱条播(A)、手工旱撒播(B)、露地旱栽插(C)、地膜覆盖旱栽插(D)、秸秆覆盖旱栽插(E)、水田手工栽插(F)6个处理,以水田手工栽插(F)为对照,小区面积为14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同期育秧、同期移栽的情况下,地膜覆盖旱栽产量最高,较水栽(CK)增产6.5%,增产达显著水平;直播栽培较育苗移栽生育期缩短15~25天,产量较水栽减产9.2%以上,减产达显著水平;"绿旱1号"进行旱作栽培水分利用率高,节水效果好,其中地膜旱栽的灌溉水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是水栽的8.3倍、3.2倍;各处理纯收入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手工旱撒播>手工旱条播>露地手工栽插>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手工水栽。在水分缺乏、劳力紧张的地区,"绿旱一号"生产上宜采用旱撒播栽培方式。
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方法]引用国家东南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在凤阳和阜南种植的结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这2组玉米生育期内所处的生态条件及产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光、温、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抽雄期前后是对玉米影响最大的时期,应将玉米的抽雄期置于光、温、水三者协调的时段。[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玉米杂交种的栽培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安徽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氮42~56 kg/ha基础上,每公顷施氮量0~360 kg范围内,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济麦20和皖麦50在施氮量300 kg/ha时籽粒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为240 kg/ha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烟农19则以施240kg/ha氮素时籽粒产量最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加大均呈增加趋势,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大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40~300 kg/ha。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在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此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9000~9750kg/hm2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kg/hm2,磷肥(P2O5)60~90kg/hm2,钾肥(K2O)75~105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拔节肥。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农民习惯施肥 氮肥管理 地力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 产量
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旱直播栽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旱直播栽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长、穗实粒数及分枝数下降;在播种量较低的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和穗长度,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及穗长度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穗粒数、粒重及着粒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各个处理中,以A2B2处理产量最高,A2B3处理的产量次之,即播种量在40~60kg/hm2范围内,氮肥用量(纯氮)在270kg/hm2左右易获得高产。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氮配施对生姜生长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钾、氮用量及配合施用能明显促进生姜生长发育,增加根茎产量,改善营养品质,提高钾肥利用率。施钾量在450 kg/hm~2以下,生姜根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氮肥水平下,株高、分枝数、茎粗及茎叶干重和单株姜根茎重均是中等钾肥用量K_(450)处理最高,所有处理中N_(450)K_(450)获得了最高产量。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适宜的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根茎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营养品质。与不施钾的对照相比,施钾处理生姜根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以中等钾肥用量K_(450)下最高;增加氮肥施用量对根茎V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钾提高了生姜根茎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但不同钾、氮配施处理提高幅度不同。K_0和低钾条件下,增施氮肥会明显提高生姜根茎硝酸盐含量,施钾则能降低其含量;不同钾、氮用量降低程度不同,适宜钾、氮配施处理N_(375)K_(375)和N_(450)K_(450)硝酸盐含量最低。施用钾肥的处理,生姜茎叶、根茎和全株含K量明显提高,K素养分吸收量显著增多;同一钾肥用量下,增加氮肥用量,茎叶、根茎和全株含K量也明显提高,各部位K素积累量相应增加。钾素农学效率,低氮水平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高氮N_(450)条件下,K_(450)处理达最大值。钾肥利用率,两种氮肥水平下均是K_(450)处理最高,高氮高钾的N_(450)K_(525)处理钾肥利用率也较高。
氮肥深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氮肥在巢湖流域水稻生产中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全程深施、基肥深施、面施和不施氮肥4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排列研究了氮肥深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处理的根冠比和根系干重的大小关系为:全程深施(基肥深施(面施。成熟期,不同处理的根冠比和根系干重的大小关系为:全程深施(面施(基肥深施。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面施、基肥深施和全程深施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提高了39.9%、40.5%和39.4%,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1%、5.7%和10.3%。与面施处理相比,基肥深施和全程深施处理的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0.6%和5.8%;全程深施处理的千粒重增加了5.5%。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增产43.0%~52.5%,全程深施处理较面施处理增产6.7%。[结论]氮肥深施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