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新高”梨离体增殖的影响

安徽林业科技 2011

摘要:本试验以"新高"梨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离体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新高"梨离体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6-BA0.5mg/L+IBA0.2mg/L+GA30.5mg/L,在此培养基上平均增值系数达到3.3。

关键词: “新高”梨 离体增殖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能源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能源农业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能源农业的意义,我国发展能源农业的优势,以及能源农业对现代农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农业 现代农业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鸡J亚群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

中国家禽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J亚群禽白血病(AL-J)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引起的以骨髓细胞瘤为特征的鸡的种源性传染病[1]。该病最早由Payne等[2]从英国的白羽肉鸡中发现,很快传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白羽肉用型鸡群。我国由于引种将本病带入,1999年杜岩等[3]首次报道从我国的商品肉鸡中检出ALV-J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良种加工祁红香螺的品质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祁门槠叶’为对照,选取‘安徽1号’、‘安徽3号’和‘凫早2号’3个国家级无性良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相同采制标准制成祁红香螺茶样,通过对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祁红香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无性良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形美质优,感观审评5项因子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凫早2号’、‘安徽3号’、‘安徽1号’‘、祁门槠叶’,说明3个国家级无性茶树良种均可作为生产祁红香螺的选用品种,尤其以‘凫早2号’、‘安徽3号’为宜。

关键词: 茶树良种 加工 祁红香螺 品质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引种方法与良种繁育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摘要:针对芝麻引种过程中出现的不开花、开花不结蒴、产量下降及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情况,在吸收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总结出芝麻引种方法与良种繁育新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芝麻 引种 途径 规律 程序 良种繁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防效及保健增产作用

农药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吡唑醚菌酯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活性的具有保健作用的QoI类杀菌剂。主要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大豆的保健增产作用。[结果]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 67.5、100、135 g a.i./hm2对大豆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58.5%7、5.8%和85.7%1;8.3%Opera SC 90、110 g a.i./hm2的防效分别为69.6%和82.5%;对照药剂25%丙环唑EC 169 g a.i./hm2的防效为61.2%。在使用吡唑醚菌酯处理后的田块,大豆的产量、株高、底荚高度和百粒质量显著提高,但对大豆植株的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每株结荚数并未产生影响。[结论]用吡唑醚菌酯处理后,大豆豆荚的颜色更为鲜亮美观,颗粒饱满,提高了大豆的品质。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大豆炭疽病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景观生态茶园建设

茶业通报 2011

摘要:1建设茶园景观生态园的背景和意义1.1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在如今这种土地越来越稀少的环境下,如何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是现代人都在想的问题。使生产性茶园也拥有观赏价值,从而成为景观,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

摘要: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体制、投资和从业人员3个方面是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 问题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PD标记的丽江云杉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

植物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青藏高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第四纪冰期反复的退缩和扩展对目前该地区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居群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nsis)3个变种丽江云杉变种(var.liki-angensis)、川西云杉变种(var.rubescens)和林芝云杉变种(var.linzhiensis)共11个种群228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结果表明,该种具有较高的总体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达85.42%;然而在群体水平上却保持了相对低的多态性,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种群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为62.31%,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50,Shannon's多样性指数(Hpop)从0.267到0.421 1。Nei's基因多样性(GST=0.256)和AMOVE分析(Phist=0.236)表明,群体间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有限(Nm=1.453 2),远远低于已报道的其它松科植物。UPGMA聚类分析表明3个形态上分离的变种没有单个聚成一枝,形成单系群。本研究认为,在第四纪冰期丽江云杉这一种在南部可能存在至少3个不同的避难所,北边和西边的居群应该是南方避难所里的居群经过不同的回迁路线而产生的,有可能是由于种内亚种间的反复杂交造成了目前的种群分布模式。

关键词: 丽江云杉 遗传多样性 RAPD 谱系地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相同肥料用量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在安徽省沿江及皖南稻区的双季水稻种植模式下,相同肥料用量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进行早稻施肥效应试验,分析水稻生长发育各期间生理指标、经济性状与不同施肥处理的关系。[结果]化肥-紫云英配施的水稻分蘖质量较高、有效穗较多;虽使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推迟,但对农业生产无显著影响;紫云英的肥效相对化肥较慢,第1季对产量的促进并不明显,但在第2季的增产明显。综合各个处理生长发育状况、经济性状和产量,60%化肥+40%紫云英配施是比较合适的化肥-紫云英配施比例。[结论]紫云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化肥,提供水稻生长发育需要的氮素,并且在比例、用量合理的情况下,第1季总体产量不受显著影响。作为绿肥,紫云英对后续作物及土壤的改善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 配施 水稻 生长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