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鸭共生田间实施工程技术
《农技服务 》 2012
摘要:从水稻的栽插、鸭苗的运输、鸭的放养、鸭的饲喂、鸭的日常管理、水田的日常管理、适收成鸭、鸭的销售几个方面阐述了稻鸭共生田间实施工程技术。


辛硫磷35CS释放特性与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辛硫磷35CS不同释放特性及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09、2010年在代表安徽省南、北2个农业生态类型的蒙城、固镇和肥西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该药剂3种释放速度(快、中、慢释放速率)及2种施药方法(播种时喷穴或出苗后灌根)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辛硫磷35CS 3种释放速率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表现为慢速释放>中速释放>快速释放;2种施药方法对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无影响。[结论]为辛硫磷35CS的推广应用及花生蛴螬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辛硫磷35CS 释放特性 穴喷雾 灌根 花生 蛴螬


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


安徽省辣椒疫霉交配型的分布及在无性后代的遗传
《植物病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采自安徽省岳西、潜山、和县、合肥、寿县、淮南、阜南、亳州等不同地区的64株辣椒疫霉菌株的交配型,并用10μg/mL的甲霜灵处理A1交配型的菌株HN8和A2交配型的菌株HN3,分别获得抗性突变菌株HN8-Mrt和HN3-Mrt,进一步测定交配型在HN8、HN3及其抗性突变株游动孢子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发现,供试菌株中A2交配型58株(占90.6%);A1交配型6株(占9.4%),未发现A0、A1A2和A1,A2交配型;A2交配型全省各地均有分布,A1交配型只出现在和县、淮南和阜南3地;HN8-Mrt与HN8、HN3-Mrt与HN3的交配型分别相同,各菌株单游动孢子后代的交配型均与其亲本分别相同。结果说明,辣椒疫霉交配型在安徽的分布呈不均等的态势,其中以A2型占绝对优势;用甲霜灵处理不会诱导辣椒疫霉交配型的变异,交配型在辣椒疫霉的游动孢子后代中能稳定遗传。


共同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农村工作通讯 》 2011
摘要: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历经半个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现已成为全省农业科技人才的高地、自主创新的中心、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生力军。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是国家的百强研究所,以该所为依托建有国家


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
《农技服务 》 2011
摘要:阐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性措施(优化作物布局、抗逆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建立农业灾害预警机制)和技术性措施(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抗逆新品种选育技术、农田抗旱微集水种植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抗旱覆盖增产技术、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和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芪对冷应激断奶仔猪生理机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慢性冷应激(14 d)的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中草药黄芪。通过一氧化氮(NO)含量的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检测、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等指标探索中草药抗冷应激断奶仔猪的机制。试验应用中草药黄芪后,猪体增质量及平均日增质量均高于对照组,NO含量明显降低,GSH-PX活性、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这表明,中草药黄芪对断奶仔猪有明显的抗冷应激和促生长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