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2011
摘要:在总施氮(尿素)量6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基肥、增加分蘖肥用量能增加有效穗数;减少基、蘖肥增加孕穗肥用量使穗长、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及穗粒数增加,但抗倒性能下降;减少基、蘖肥增加粒肥往往会导致减产。各处理中,以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粒肥为3:2:1:0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526kg/hm2,较对照增产20.43%,达极显著水平。因此,抛栽杂交水稻氮肥施用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粒肥以3:2:1:0为宜。


家兔乳头管灌注脂多糖诱发血清急性期蛋白的动态变化
《中国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和分析经乳头管灌注脂多糖(LPS)前后家兔血清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11只泌乳家兔(产后7d)经乳头管灌注LPS建立乳房炎模型,在灌注前2h,灌注后6、12、24、48、72h和5、7d分别测定血清中结合珠蛋白(HP)、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含量,同时取乳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灌注LPS后6h后乳腺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腺泡腔中观察到嗜中性粒白细胞;灌注24h时组织损伤加重,乳腺组织结构紊乱,浸润大量嗜中性粒白细胞;48h后乳腺组织开始自我修复,7d时恢复正常。灌注LPS前血清中HP含量低于检出限,灌注LPS后6h时HP含量显著升高(P<0.05),12h时达到峰值,48h开始显著降低(P<0.05);CRP含量在灌注LPS后6~72h内显著升高(P<0.05),12h时达到峰值,72h后逐渐降低,5d时恢复到健康水平;ALB含量在灌注LPS后12~72h内显著降低(P<0.05),5d时恢复到健康水平。结果表明,HP、CRP和ALB含量在灌注LPS前后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其中HP含量对LPS诱导的急性乳房炎反应敏感,提示HP可作为评价乳腺组织炎症程度和乳房炎的早期诊断指标。
关键词: 家兔 奶牛乳房炎动物模型 急性期蛋白 结合珠蛋白 动态变化


黄淮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11
摘要:介绍了新型玉米害虫二点委夜蛾的生态习性,并与其它常见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比较形态特征,对该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和法国6个鸭群体的遗传关系
《中国畜牧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检测法国鲁昂鸭、合成品系INR A37与INR A444、北京鸭、金定鸭和绿头野鸭共6个群体223个个体的基因型,通过计算各项群体遗传参数,分析6个鸭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关系。结果表明: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175个等位基因,其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45~0.884。鲁昂鸭的杂合度和PIC是最高的,其次是绿头野鸭,而其他4个鸭群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金定鸭和鲁昂鸭之间的奈氏标准遗传距离最远(DS=0.654),而法国2个鸭合成系之间最近(DS=0.140)。基于计算奈氏标准遗传距离所得数据,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法国2个鸭合成系、北京鸭和鲁昂鸭聚为一类,而绿头野鸭和金定鸭聚为一类。综合分析,相对于金定鸭,法国的鲁昂鸭和北京鸭在遗传背景上更接近。


中草药红景天对冷应激断奶仔猪生理机能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中草药红景天对断奶仔猪抗冷应激的机理。[方法]选用25日龄断奶的大约克仔猪96头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慢性冷应激温度为(12±1)℃达14 d,将红景天粉碎后添加断奶仔猪的饲料中,添加量为饲料量的0.5%、1.0%和1.5%,饲喂14d后测定奶仔猪体增重,并测定猪体内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等指标,研究红景天对冷应激断奶仔猪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冷应激的大约克仔猪各试验组应用红景天后,NO含量明显降低,GSH-Px活性及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猪只体重及平均日增重也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结论]中草药红景天对冷应激的断奶仔猪有良好的促生长及抗病能力,添加量以饲料量的1.0%为宜。


安徽淮河流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安徽淮河流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安徽淮河流域地区主要农作物油菜和小麦田的CO2排放通量以及水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并探讨了该地区农田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CO2、CH4的排放通量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农田土壤CO2、CH4的排放通量整体上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亳菊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植株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亳菊茎尖组织培养技术,为亳菊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的MS培养基中,考察不同浓度的6-BA、NAA对亳菊茎尖愈伤组织、丛生芽、再生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30mg/L NAA,以MS+0.50 mg/L6-BA+0.10 mg/L NAA为芽的诱导培养基,芽诱导率达100%;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30 mg/L IBA。[结论]通过亳菊茎尖愈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