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粳(糯)稻穴播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穴播和移栽2 种栽培方式下,对安徽省近年来主栽的 8 个粳(糯)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倒伏性、品质以及产量主要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明晰在穴播等轻简化种植条件下的产量主要限制因子,为筛选和培育适宜轻简化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穴播和移栽2 种栽培方式,分别调查田间出苗率;测定各品种倒伏指数;成熟期各取5 株,考察每份材料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收获稻谷样品后按部标测定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碱消值.品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发芽率,但穴播条件下出苗率明显降低,其中皖垦糯1 号、当粳8 号和嘉花1 号田间出苗率较高;各品种在穴播条件下的倒伏指数均比移栽条件下小,其中嘉花1 号、绿香粳28 在穴播条件下抗倒伏能力最强;穴播方式下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于移栽方式,而单株产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及穗长低于移栽方式;穴播方式下单株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移栽方式下单株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穴直播方式下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低于移栽方式,胶稠度及碱消值高于移栽方式.穴播出苗率显著低于实验室发芽率;水稻穴播方式下相较传统育苗移栽方式,抗倒伏能力有所增强,但多数品种在2 种方式下的抗倒伏能力无显著差异;水稻穴直播方式下单株产量低于移栽方式,最主要限制因素是穗实粒数及单株有效穗数;直播稻在直链淀粉、胶稠度及碱消值这三大理化指标上都要优于移栽稻,能取得更好的口感.

关键词: 水稻 穴播 移栽 抗倒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化农业科研单位廉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廉洁文化基因的赓续与传承.建设廉洁文化是构建农业科研单位良好政治生态的题中之义.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农业科研单位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思考,从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家风家教、整合文化资源和加强监督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丰富农业科研单位建设廉洁文化的思路.

关键词: 廉洁文化 农业科研单位 农业科技人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及不同湖区营养状态评价

水生态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巢湖水质管理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水系特征,在巢湖东、西湖区湖心、裕溪河出湖口、丰乐河、派河和南淝河共设置8个采样点,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共采样12次,分别代表冬季(12月-次年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对巢湖水体理化指标和后生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群落进行逐月周年调查.基于叶绿素(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Mn)、透明度(SD)等水体理化因子,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湖区受污染程度和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巢湖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42种(属),优势种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富营养化水体或有机质较多水体的常见种,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后生浮游动物全年平均丰度371.6 个/L(191.5~600.0 个/L)和全年平均生物量3.0 mg/L(2.0~4.6 mg/L)均呈现西半湖高于东半湖、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的时空分布特点;其群落结构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矩形龟甲轮虫、萼花臂尾轮虫等是造成差异的主要种类.水温(WT)和Chl-a是影响枝角类丰度的重要因子,桡足类丰度与WT呈显著正相关,而轮虫丰度受TLI(∑)指数的显著影响.TLI(∑)指数均值为58.41(52.18~66.28),指示巢湖总体处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化状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明,巢湖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不同湖区水体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营养状态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巢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解毒汤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肾功能及hs-CRP、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解毒汤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心肾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AOP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洗胃、补液、催吐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大黄解毒汤联合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1β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CI、LVEF、E/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BUN、Scr、hs-CRP、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为11.67%(7/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黄解毒汤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AOPP患者,可促进心肾功能恢复,缓解机体炎症状态,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 大黄解毒汤 血液净化 急性有机磷中毒 心肾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地区主栽粳(糯)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生物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徽省近年来主栽的21份粳(糯)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国家标准NY/T 1433—2014中推荐的48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研究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48对引物中21个SSR标记在21份材料中存在多态性,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2.81个。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Shannon’s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99~1.163,平均值为0.657;Nei’s指数变幅为0.095~0.620,平均值为0.390。多态信息含量(PIC)处于0.091~0.549,平均值为0.331。21个品种间存在一定遗传差异,但等位基因观测数、Shannon’s指数、Nei’s指数均较低,表明21个品种间遗传背景较为狭窄。UPGMA聚类分析表明:21个粳(糯)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26~0.954,遗传相似系数在0.62处可将21个品种分为5个类群。根据标记的PIC值和MI值进一步简化标记的使用量,利用7个核心SSR标记构建了21份粳(糯)稻材料的标准指纹图谱,为品种真实性判别、纯度鉴定以及核心种质提纯奠定基础。

关键词: 粳(糯)稻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栝楼食用历史沿革与变迁

皖西学院学报 2023

摘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近现代相关县志、现代发表的文献及产业调研,系统梳理了植物栝楼Trichmanthes kiriloxvii Maxim.食用的相关记载,并对栝楼子现代的食用情况进行调研,对栝楼根食用问题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栝楼根食用距现在约有8100~8300年,随着宋代“天花粉”名称的出现,栝楼根开始被普遍食用;栝楼瓤和子的食用有600多年历史,栝楼子是现代栝楼产业的主要经济支撑。栝楼植物的多个部位具有食用开发潜能,其种子的食用从古代至近代,均有文字可考,可为栝楼子的新食品原料申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栝楼 食用 考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引种水稻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分析2018—2021年安徽省引种水稻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平,为安徽省水稻抗病良种引进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稻瘟病菌喷雾接种方法,在水稻苗期和抽穗期进行引种的抗稻瘟病鉴定试验,同时采用白叶枯病病菌剪叶接种方法,在水稻孕穗期进行引种的抗白叶枯病鉴定试验,并利用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白叶枯病病级和抗病率对引种的抗病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每年引种中感稻瘟病的品种占比最高,抗病率为12.28%~29.25%,年度间抗病水平变化不大;引种感白叶枯病的品种占比最高,抗病率为2.04%~8.47%,年度间抗病水平呈上升趋势。籼稻(26.33%)对稻瘟病的抗性好于粳稻(12.22%),粳稻(10.00%)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好于籼稻(3.14%)。创两优银华粘、皖两优华占和浙糯优1号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农香24、泰优2806和浙优21表现为抗稻瘟病;圣糯1号、禾两优676、禾两优639表现为抗白叶枯病。以上水稻品种可以作为备选抗病品种引进安徽省内种植,但整体来说,2018—2021年引种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表现均不太好,合理利用的同时仍要注意病害防控。

关键词: 引种水稻 抗病鉴定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瓜蒌皮中粗多糖提取工艺

农产品加工 2023

摘要:以亳州产瓜蒌皮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粗多糖.以瓜蒌皮粗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选择提取过程中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优化试验工艺条件,确定粗多糖最佳提取参数.结果表明,瓜蒌皮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是原料在提取温度 70℃,提取时间 2.6 h,料液比1∶26 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 3.11%.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可较好地优化瓜蒌皮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对瓜蒌的深加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瓜蒌 瓜蒌皮 粗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适籼型两系不育系7011S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稻米 2023

摘要:7011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生产上广泛使用的籼型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与抗稻瘟病材料谷梅4号杂交、自交,经5年7代选育而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型适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茎秆较粗、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及广适等特性,2019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以7011S为母本、R202为父本配制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7002具有优质、高产、抗逆特点,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7011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淮地区粳糯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安徽沿淮地区是安徽省重要的粳糯稻生产基地,粳糯稻的增产增收增效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安徽沿淮地区麦茬稻茬口紧张、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总结了粳糯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工厂化育秧、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安徽沿淮地区粳糯稻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粳糯稻 栽培技术 工厂化育秧 机插侧深施肥 安徽沿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