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duction(模糊匹配)
554条记录
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为试验肥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全量基施普通氮肥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会造成水稻减产;而基施控释氮肥能提高群体的有效穗数,改善单株的产量构成结构,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在施N量减少30%条件下(CRU70%处理),水稻氮肥利用率最高,且产量显著高于普通氮肥处理(PU100%处理)。本研究条件下,CRU70%+PU30%处理的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水稻产量最高(8 939 kg/hm2),较CRU70%处理增产显著。

关键词: 氮肥 控释肥料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椹食品的开发探讨

食品工业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重点介绍了桑椹的营养成分和生理功能,并就桑椹食品的研究意义和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就桑椹食品的开发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桑椹 营养成分 生理功能 生产现状 开发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机播条件下,研究了密度、行距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基本苗对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影响。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基本苗240万.hm-2产量最高;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以20 cm行距产量最高;行距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距高密度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密度、年份及二者互作对部分籽粒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行距间籽粒品质差异不大。宽行距和低密度有利于小麦个体的生长发育,生育后期以行距24 cm、基本苗150万.h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范围内,皖麦52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行距和基本苗分别为20 cm和240万.hm-2。

关键词: 小麦 机播 行距 密度 光合特性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干辣椒科研·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对安徽省干辣椒近几年科研、生产现状产业优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干辣椒产业发展趋势,总结了安徽省干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资源收集和评价工作、重视新品种选育、干辣椒生产标准化、扶持辣椒深加工企业等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安徽 干辣椒 科研 产业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控释氮肥在玉米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3种控释氮肥中树脂包膜氮肥增产和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的效果均最好。相比普通氮肥,不同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氮肥利用率,增幅达4.99~14.54个百分点。[结论]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树脂包膜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最佳。

关键词: 控释氮肥 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林副特产 2011

摘要:概述了安徽省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安徽省山核桃产业发展提出了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加快标准园建设、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山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山核桃 产业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连续两个生长季进行了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渍水冬小麦不同小穗位、粒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影响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穗部结实特性,主茎穗结实特性优于分蘖穗。全部基施的氮肥运筹方式较基肥50%+拔节肥50%和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的运筹方式显著增加了不孕小穗数,降低结实小穗数和结实粒数,2008—2010两年度全部基肥运筹方式较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氮肥运筹方式处理不孕小穗数分别增加25.5%和29.8%,结实小穗数均降低5.7%。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分蘖穗结实特性影响大于主茎穗,渍水逆境显著增加不孕小穗数,较对照处理,2008—2010两年度,不孕小穗数分别增加10.6%和4.6%;结实小穗数分别降低2.8%和1.4%。孕穗期渍水降低主茎穗结实4粒的小穗数比例和分蘖穗结实3、4粒小穗数的比例及第3、第4粒位籽粒粒重和第3、第4粒位粒重对单穗粒重的贡献率。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显著提高孕穗期受渍小麦主茎、分蘖穗结实小穗数和粒重,增加主茎和分蘖穗结实3、4粒小穗的比例和结实小穗第3、4粒位的粒重,提高第3、4粒位粒重对单穗粒重的贡献率,减少不孕小穗数,进而较氮肥前移处理显著提高经济产量。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有利于减轻孕穗期渍害对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渍害 氮肥运筹方式 冬小麦 结实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寻求粳型超级稻最佳穗肥追施叶龄期。[方法]以超级粳稻武粳15、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龄余数4、3等量追肥处理产量最高。适期追施穗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并能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还可以有效改善粳型超级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结论]在施纯氮225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条件下,叶龄余数4、3等量追穗肥较适宜。

关键词: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 产量 物质生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花生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

摘要:对安徽省花生区域进行了划分,阐述了全省花生品种布局和品种沿革。通过对安徽省花生种植、栽培技术、花生产业及出口现状的分析,阐明了目前制约安徽省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 花生 面积 栽培技术 加工 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在双季稻区紫云英与水稻轮作制度下,探讨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方法,进行早稻和晚稻施肥效应试验,探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不同施肥处理的关系。[结果]施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化肥配施绿肥也能够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化肥减量40%配施60%绿肥处理的下茬晚稻产量最高,而2008年晚稻以及2009早稻产量甚至显著高于100%化肥处理,2年早稻平均产量比100%化肥处理增加了247 kg/hm2,提高了3.8%。[结论]种植和利用紫云英可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提高水稻产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有机-无机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 配施 水稻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