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Ⅰ.隐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遗传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是一种新的基因互作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当隐性上位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2)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独立的不同隐性重叠不育基因,隐性上位基因与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是非专一性的,这对于现有双基因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完全保持系的分离解决了传统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难点,为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类核不育不仅在杂优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机理的理想材料。


变温影响中华鳖生长和日粮的研究
《淡水渔业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不同温度、恒温条件对中华鳖生长和日粮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温范围的变温组均比相应恒温组生长迅速。其中以29±3℃组增重最快,对饲料的利用率也最高。结果还揭示,有利促进中华鳖生长的昼夜变温幅度不宜太大,每24小时内的变幅以±3℃为宜。
关键词: 中华鳖,变温,恒温,增重,日粮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大豆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92-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黑龙江、河北、山东、安徽、福建和广东等21个省市保存的3391份栽培大豆和16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栽培大豆抗病的27份,占参试材料的0.80%,这些抗病品种多为黑色种皮;野生大豆抗病的3份,占参试材料的1.78%,在鉴定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这些抗病资源大多来自河北、山东、山西、内蒙赤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抗性鉴定;大豆


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测技术研究
《棉花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安徽省阜阳市1973~1993年棉铃虫发生趋势资料为原始数据,选用太阳黑子和自相关因子为预测因子,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建立了阜阳市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测模型。通过对1985~1993年拟合检验,历史符合率达88.89%,对1994~1997年试报,准确率达100%,为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棉铃虫,太阳黑子,发生趋势,长期预测


棉花育种计算机咨询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棉花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现代棉花育种技术进展,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棉花育种计算机咨询系统。该系统以品种资源库、经验库、统计分析方法库三库为依托,通过系统提供的用户接口,在棉花育种的不同阶段为育种者提供一整套的、定量化的、全面可靠的决策方案,从而使棉花育种减少盲目性、纯经验性,大大提高了育种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关键词: 棉花,育种,辅助决策,计算机,应用


温度、光照对杂交中粳80优121稻米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对8个不同播期的杂交中粳80优121碾米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度,透明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与不同播期抽穗至成熟期日均温度和光照时数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80优121稻米品质的第1因素为日均温度,光照为第2因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与日均温度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17,-0.829;垩白度、透明度不但与日均温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和-0.995,而且与光照时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和-0.860;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蛋白质含量均与日均温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718,-0.892和-0.863,而且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还与光照时数相关。合肥(32°N)适宜播期为5月中下旬。
关键词: 杂交中粳,80优121,稻米品质,日均温度,光照时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