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卵黄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对鸡胚组成的影响

中国家禽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对孵化过程中,卵黄囊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和鸡胚或出壳雏鸡机体的水分、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关系进行了两次试验。试验1于入孵的第6,9,12,15,18和21 d测定胚胎或出壳雏的湿重和干重、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试验2于入孵的第6,9,1 2,15和18 d测定胚胎的干重、湿重、卵黄脂类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1:胚体水分含量和胚体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但和干胚重、体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试验2卵黄中脂类含量和湿胚重、胚胎水分含量、卵黄中亚油酸含量呈正相关。而卵黄中脂类含量和干胚重、相对卵黄重呈负相关。相对干胚重(以入孵蛋重为基础)表现出和硬脂酸呈负相关,孵化过程中胚胎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受来自卵黄脂肪的影响是不同的。胚胎摄取的硬脂酸和亚油酸对胚胎的干物质组成和卵黄的花生四烯酸浓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关键词: 肉鸡 胚胎 脂类 脂肪酸 卵黄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粳杂双晚超稀播壮秧的分蘖穗型质量研究初报

杂交水稻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播量、穴栽插本数、分蘖发生时期、植伤诸因素均显著影响穗型质量,分蘖发生时期最为突出。一次分蘖节位、二次分蘖见蘖期分别与穗总粒数、穗粒重显著相关,随着分蘖节位每升高1个和见蘖期推迟3d,穗总粒数减少7.66~21.71粒;穗粒重降低0.15~0.41g。综合粒、重等因素,穗质量为主茎>第1节位分蘖>秧田期一次分蘖>本田一次分蘖>二次分蘖。提高穗质量除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外,要以促进低节位分蘖和同伸的二次分蘖早生快发为重点,其次要控制9节位以上分蘖及其同伸的二次分蘖发生

关键词: 两系晚粳杂,稀播壮秧,分蘖,穗型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蔬保鲜延贮中臭氧及负氧离子应用效果

北方园艺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臭氧及负氧离子气体保鲜法,是使库房内空气臭氧化,利用臭氧的强氧化特性使果蔬表面、窖内及贮藏器具上的细菌、真菌及病毒,氧化分解果蔬在贮藏期释放出的乙稀、乙醇等有害气体;利用负氧离子强穿透力进入果蔬体内抑制呼吸,起到延缓果蔬后熟,延长贮存期及货架期的作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学;能耗低成本少;一次性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适合家庭农场及小型化贮运专业户使用。

关键词: 臭氧(O_3)及负氧离子(O~-);果蔬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有关低于NRC(1988)蛋白质推荐标准的日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一般认为在补充赖氨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质水平比NRC(1988)推荐水平低2个百分点,对生长性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Easter和Baker,1980;Har-rison 等,198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鸡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中国兽医杂志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肉鸡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张丹俊(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230031某商品肉鸡饲养场1995年4月25日购进AA肉鸡苗5000只。采取水泥地面垫锯末的饲养方式。饲喂合肥正大肉鸡颗粒料,7日龄和14日龄分别对鸡群作了ND和IBD冻干苗滴鼻免疫。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对白粉菌的抗性和感病性的诱导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小麦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f.sp.tritici)的无毒和有毒菌株,以3种接种顺序:1.先接无毒菌株,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接有毒菌株;2.无毒和有毒菌株同时接;3.和“1”相反,接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的幼苗或叶段,以研究小麦对白粉菌的诱导抗性和诱导感病性。结果表明:先接无毒菌株诱导的抗性最强;后接无毒菌株或无毒、有毒菌株同时接,当诱导菌(inducer)的密度很高时,也可以诱导出抗性,但较微弱;诱导的抗性随诱导菌的密度增高而增强;一经诱导,抗性可在被诱导部位维持到第6天;所使用的3种接种顺序都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菌产生感病性,但较之诱导的抗性弱得多;在抗病性的诱导中,存在着小麦品种与诱导菌,或诱导菌与挑战菌(chalenger)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无毒菌株可以通过诱导而获得在抗病品种上生长的毒性,但当缺少有毒菌株存在时,获得毒性即消失;没有发现所诱导的抗性具有系统传导性。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诱导抗性,诱导感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增进红茶品质生化机理研究

土壤通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施有机肥的红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等化合物含量较高;构成红茶香气的主体芳香物质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芳香物质总量、香气指数等也是有机肥处理的红茶含量高,所以其香气突出。

关键词: 红茶品质,有机肥,生化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田应用乙缩调节剂防病增产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91~1994年连续4a应用乙缩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去早蕾和调控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安徽沿江棉区棉花应用乙烯利1000~1500mg/kg+缩节胺100mg/kg,每公顷375~600kg药液,只喷棉株周围,其控制烂铃率效果达55.03%~77.30%,降低烂铃指数防效15.21%~15.84%,籽棉和皮棉增产效果分别为26.12%~32.79%和26.86%~32.99%,防病增产效果极显著。1994年采用试验结果进行示范:烂铃防效为61.15%,皮棉增产8.18%。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棉田应用乙缩调节剂是一项减轻棉花烂铃,提高产量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植棉新技术。

关键词: 棉花;烂铃;乙缩调节剂

第三代棉红铃虫发生量预报技术研究

棉花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材料与方法1.1预报要素的确立根据安徽省望江县棉花病虫测报站资料,棉红铃虫第三代卵量与青铃被害程度极显著相关(r=0.7398,P0.01=0.708)。因此以棉红铃虫第三代卵量为预报对象y,就能正确反映当代棉花的受害程度。从1974~1985年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对杂交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乡镇经济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初步分析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杂交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能提高杂交棉产量,但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减产;钾肥与磷肥配合施用能提高产量。增施氮肥能提高杂交棉纤维强度、细度,但增施钾肥会使纤维变粗;当磷、钾肥配合施用时能提高绒长、增加细度。皖北棉区杂交棉施肥原则为“适施氮肥,重施磷肥,酌情补施钾肥”。

关键词: 杂交棉 产量 纤维品质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