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负荷时间和类型对糖代谢,脂肪供谢,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25名运动员在相同的时间里随3种不同类型的负荷和不同的时间里承受相同的负荷,测定负荷后血浆TCA循环产物,FFA组成和尿液尿素氮,尿肌酐,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时间里采用运动量相近但类型不同的负荷,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同一负荷内容安排在下午比安排在早晨或上午更容易导致人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耐力负荷以早晨训练对TCA循环和FFA及其组分影响较大;下午训练利于发展速度,力量等项目的素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糖代谢 脂肪代谢 蛋白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负荷时间和类型对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5名运动员在相同的时间里承受3种不同类型的负荷和在不同的时间里承受相同的负荷,测定负荷后血浆TCA循环产物、FFA组成和尿液尿素氮、尿肌酐、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时间里采用运动量相近但类型不同的负荷,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同一负荷内容安排在下午比安排在早晨或上午更容易导致人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耐力负荷以及早晨训练对TCA循环和FFA及其组分影响较大;下午训练利于发展速度、力量等项目的素质

关键词: 负荷时间,负荷类型,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恶唑禾灵和氟黄胺草醚防除大豆田杂草

农药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50毫长/667米^2氟黄胺草醚能有效地控制大豆田茼麻和青葙子.40-50毫升/667米^2高恶唑禾灵防除大豆田野称和芒稷可达满意效果;乳氟禾草灵不宜与高恶唑禾灵混 用,否则会诚效增毒.

关键词: 大豆 氟黄胺草醚 恶唑禾灵 杂草 除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氟禾草灵防除大豆田阔叶杂草

农药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996年用24%乳氟禾草灵乳油防除大豆田阔叶杂草。阜南、含山两地试验表明,每公顷用600~750毫升乳氟禾草灵乳油30天株防效在856~100%,鲜重防效为847~100%,乳氟禾草灵为大豆田理想的阔叶除草剂

关键词: 乳氟禾草灵,防除,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粳杂超稀插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

杂交水稻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设置秧田每公顷150KG(A)、225KG(B)、300KG(C)3个播种量,对两系粳杂70优双九作双晚种植的分蘖成穗特点进行定株观察,结果表明,以净秧田播量150KG/HM^2,培育多蘖壮秧,每穴1粒种苗的栽培方式;以及提高栽培质量并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是提高成穗率和产量,降低用种成本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水稻 粳杂 稻播壮秧 分蘖 群体成穗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瘟氢氧化铝佐剂苗与常规灭活苗的比较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将兔瘟氢氧化铝佐剂苗(简称佐剂苗)与常规组织灭活苗(简称常规苗)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HI抗体水平上,佐剂苗产生的抗体峰值极显著地高于常规苗;佐剂苗的免疫期可达12个月,而常规苗为8个月;在保存期方面,佐剂苗在室温存放一年仍保持良好的免疫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唑禾灵和氟黄胺草醚防除大豆田杂草

农药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50毫升/667米2氟黄胺草醚能有效地控制大豆田苘麻和青葙子;40~50毫升/667米2高唑禾灵防除大豆田野黍和芒稷可达满意效果;乳氟禾草灵不宜与高唑禾灵混用,否则会减效增毒。

关键词: 大豆,氟黄胺草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YAC介导的天蚕丝素基因向家蚕的转移──天蚕丝素基因-YAC克隆在家蚕的表达

昆虫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为天蚕Antheraeyamamai丝素基因在家蚕Bombyxmori成功表达的首次报道。我们构建了天蚕丝素基因的YAC克隆,然后把含有该克隆的DNA溶液导入家蚕受精卵。分子杂交实验证明天蚕丝素基因已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通过丝心蛋白氨基酸组分分析以及茧丝的溶解性比较,发现有部分转基因家委表达了天蚕丝素基因。F2代的转基因家蚕蛾的染色体DNA中同时还存在YAC序列,说明YAC对丝素基因具有介导作用。天蚕丝素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转基因家蚕中。

关键词: 家蚕 天蚕 丝素基因 酵母人工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农业部共建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实验室简介

作物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遗传育种”实验室是在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农业部于1996年批准成立的省、部共建重点开放实验室。本室有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11人;其中:博士2人,在职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在聘硕士2人。该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由袁隆平院士、许智宏等13位专家教授组成。知名生物技术专家吴家道研究员任主任。 研究方向: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就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品种选育,新资源、新材料的创建等基础性应用研究;同时有目的、有成效地为水稻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方法、技术和材料。主要研究内容: 1.水稻高产、稳产的产量构成因素,抗病性、抗虫性、抗障碍性环境、抗胁迫性、优质等重要性状的遗传及利用。 2.水稻广亲和性遗传机制及利用;突破亚种、亚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技术及其理论基础,挖掘优势利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硼对双低油菜皖油10号氮磷钾硼的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中国油料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皖油10号不同施硼水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各器官NPK含量、蕾薹期各器官PK含量、盛花期花蕾和茎NP含量及各器官含B量、成熟期角果和籽粒含K量均随施B量增加(0~0.6mp/kg)而升高,再增加施B量,各元素含量均下降。籽粒NPB含量亦如此,其最大施B量为0.7mg/kg。蕾薹期和盛花期各器官含B量及叶含N量、花蕾含K量均随施B量增加而升高,而苗期植株含B量和盛花期根含N量、茎叶含K量却相反。不同生育期各元素分布是地上部分>根,其地上部分在盛花期各元素分布是花蕾>叶>茎;在成熟期NP主要集中于籽粒,角果次之;KB主要集中于角果,籽粒和茎次之。

关键词: 双低油菜 硼肥 大量元素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