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养猪 》 2014
摘要:为研究不同比例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约48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肥育猪24头,根据体重和性别一致原则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饲养在一个圈舍内,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粮生长阶段用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4%豆粕,肥育阶段用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5%豆粕;试验2组生长阶段用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8%豆粕,肥育阶段用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10%豆粕。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1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日增重增加1.30%(P>0.05);试验2组日增重降低15.58%(P<0.05),料重比提高12.50%(P<0.05)。2)生长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总蛋白提高8.94%(P<0.05)。试验1组生长阶段和肥育阶段谷丙转氨酶分别降低19.17%(P<0.05)和15.50%(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生长肥育阶段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差异都不显著(P>0.05)。生长和肥育阶段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和葡萄糖各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生长和肥育阶段2个试验组对肠道菌群(大肠杆菌和乳酸菌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生长猪饲粮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4%豆粕,肥育猪饲粮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5%豆粕是可行的。
关键词: 生长肥育猪 发酵菜籽粕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菌群


皖南山区潜育性水稻土剖面性状及无机改良剂改良效果
《水土保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诊断分析代表性田块土壤剖面性状,在此基础上采取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石灰、白云石、沸石、凹凸棒和钙镁磷肥对潜育性水稻土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皖南山区潜育性水稻土以表潜型为主,剖面构型为Ag-Pg-W1-W2-C型;无机改良剂均能降低还原性物质含量,石灰对还原性物质的消减效应最明显,其次为钙镁磷肥和白云石,沸石、凹凸棒效果不明显;白云石、沸石、钙镁磷肥、凹凸棒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白云石、沸石效果较好,石灰效果较差;无机改良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1.4%~12.1%,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显著。从本试验结果看,钙镁磷肥是皖南山区潜育性水稻土较好的土壤改良剂。


克氏原螯虾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引起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患病的病原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株进行回归感染试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16S rRNA和gyrB基因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代表菌株X120523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具有较强致病性,对20种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 分离鉴定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药敏试验


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淮北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该地区主栽优质高产半冬性小麦品种皖麦52为材料,设置6个播期S1(10月3日)、S2(10月10日)、S3(10月17日)、S4(10月24日)、S5(10月31日)、S6(11月7日)和4种密度D1(基本苗120×104株·hm-2)、D2(210×104株·hm-2)、D3(300×104株·hm-2)、D4(390×104株·hm-2),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密度组合下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以S2D4和S3D4最高,成熟期以S2D3和S3D3最高。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以S2和S3两个播期较高。在同一密度下,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ETR和ΦPSII)皆以S2和S3较高,而在同一播期下则皆随密度的增大而下降。S2D2、S2D3、S3D2和S3D3组合的产量分别为7 790.5、8 122.4、7 826.4和8 261.1kg·hm-2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且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看,淮北小麦主产区皖麦5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17日,适宜密度为210万~300万株·hm-2。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密度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产量


黄山黑鸡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及相关分析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35周龄的黄山黑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对其体尺和屠宰性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黄山黑鸡体斜长、胸深、胸宽、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在公母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斜长、胸深、胸宽、龙骨长、胫长和胫围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活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在公母鸡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母鸡胸肌pH值、失水率、蒸煮损失和剪切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色指标略有差异;体尺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红花槭新品种‘艳红’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艳红’是从红花槭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叶片五裂,10月下旬叶片开始由绿红逐渐转为纯浓红色,叶色红而亮丽,最佳观赏期在11月中上旬,红叶期30~35 d,11月下旬进入休眠期。7年生树未见开花结果。抗性强,适应范围广,可在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地区栽培。


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自育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为母本,与从江苏引进的扬稻9538粳稻品系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结果]2012年7月27日至8月31日,皖2306S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69%~1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4%,稳定不育期为36 d;9月3~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86.04%~99.35%,套袋自交结实率为6.14%~58.54%。2013年7月29日至9月4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50%~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27%,稳定不育期38 d。9月6~22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52.74%~98.24%,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25%~70.83%。接种鉴定,2306S对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4.33(MR1),白叶枯病病情指数为54.44(S1)。田间种植表现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结论]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在30 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