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苦荞粉、苦荞壳及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风味是苦荞(F.tataricum tataricum)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而挥发性成分在风味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样品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物质,并且不论从种类总数还是种类构成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苦荞粉有挥发性化合物成分44种,主要以芳香烃类(20.69%)、醛类(18.57%)、烯类(15.21%)为主;苦荞壳有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芳香烃类(29.88%)、醛类(21.96%)、烷烃类(15.11%)为主;苦荞麸皮有2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类(28.98%)、醛类(22.48%)、酯类(15.49%)为主。醛类物质在3种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且醛类的阈值较低,可能是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重要的气味特征物质。
关键词: 苦荞粉 苦荞壳 苦荞麸皮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浅析水环境自然生物生存调查报告
《资源节约与环保 》 2014
摘要:底栖动物是组成水体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水体中的显著作用,为"在确保城东湖水质良好的前提下科学实施渔业资源利用"的工作目标开展技术指导与研究工作,全面了解城东湖各季节底栖动物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2014年1月20-21日,对霍邱县城东湖底栖动物资源进行了第三次现场采样调查。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万~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铜陵县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筛选评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铜陵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组合)。[方法]对引进的12个中籼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分别为Y两优342、扬两优818、中优9号、Y两优90、玉优12、徽两优932、徽两优348、宝两优6号、G两优1号、五山丝苗、Y两优8025、Y两优6611,对照为Ⅱ优838。[结果]徽两优348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0.93%,品质5等;五山丝苗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10.26%,品质5等;Y两优34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9.60%,品质5等;G两优1号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94%,品质3等;Y两优90产量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8.61%,品质3等;徽两优928产量居第6位,比对照增产6.62%;玉优12产量居第7位,品质4等。Y两优8025、Y两优6611产量比对照增产5.00%,Y两优8025品质5等,Y两优6611品质较好,为2等。宝两优6号产量一般,扬两优818、中优9号减产。[结论]筛选出的高产组合徽两优348、五山丝苗、Y两优342与高产优质组合G两优1号、Y两优90适宜于铜陵县推广种植;Y两优8025、Y两优6611可在铜陵县示范种植;宝两优6号、扬两优818、中优9号不适宜在铜陵县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