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及其对三唑酮敏感基线的建立
《植物保护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没有甾醇脱甲基抑制剂 (DMI)类药剂用药历史的湖北利川山区麦田采集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 ,带回室内萌发 ,从每样本单孢子堆中分离得到 6 1个野生菌株。采用叶段法测得每个菌株的EC50 ,建立起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相对敏感基线EC50 =(0 10 90± 0 0 0 48) μg/ml。


中熟大果型番茄皖粉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皖粉3号系以美国材料中经多代系统育成的优良自交系92-8-28为母本,以本所育成的优良自交系92-15-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属无限生长类型,中熟,抗多种病害(TMV、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温光适应范围广。果实高圆形,粉红色,果面光滑,果皮厚,耐贮运,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6.2%,甜酸适度,单果质量350g左右,单产可达11.25万kg·hm-2。适宜保护地和春夏露地高架栽培。目前已在安徽、江苏、河南、江西、山东、陕西、河北、新疆等地示范推广。


性信息干扰素(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试验
《中国棉花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大区对比法 ,对棉红铃虫性信息干扰素 (PB- ROPEL)防治棉红铃虫及棉铃虫进行了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PB- ROPEL对棉红铃虫干扰效果极显著 ,干扰率为 98.2 %~ 1 0 0 % ,同时对棉花害虫天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天敌数量增加 1 .76~2 .93倍。控制棉红铃虫一代虫害花效果为 85.1 %~1 0 0 % ,对棉红铃虫青铃为害控制效果为 30 .2 3%~ 84.0 4 % ,单铃虫道 (瘤 )控制效果为 37.70 %~79.31 %。同时化防次数减少 3~ 7次 ,防治费用下降 1 3.46%~ 48.0 8% ,产量增加 2 .60 %~ 6.84%。
关键词: 性信息素 PB-ROPEL 防治 棉红铃虫 棉铃虫


加强省级种子工程建设 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国种业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基础和内因。加强种子工程建设 ,是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安徽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种子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确保农民丰产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1 996年以来 ,安徽省农科院省级种子工程项目的稻、麦、棉、油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杂交稻种纯度测检技术的研究等均得到了省种子工程专项资金支持。 4年来 ,利用分子标记快速、准确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技术获得突破 ,并被作为省级技术标准 ,从 2 0 0 0年元月开始执行。共选育并审定稻、麦、棉、油、蔬菜等新品种 33个 ,以棉花皖杂 40、小麦皖麦2 9、水稻协优 5 7、油菜皖油 1 4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品种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棉花皖杂 40占全省棉花年推广面积一半以上。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新品种优质专用进程不快 ,科技含量不高 ,不能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等 ,主要是对源头即品种选育支持力度不大。为此 ,建议如下。1 增加育种投入 ,强化源头研究力度品种选育是种子工程的源头 ,作物育种科学日新月异。现代农作物育种已发展为集遗传、育种、栽培、病理、昆虫、生物统计、生理生化、生物技术、农业物理、农业气象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工程科学。在现代育种手段中 ,以常规技术为基础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杂种优势利用、离子束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等已被广泛应用 ,但是种子工程的源头——育种科学研究经费偏少。以省级为例 ,育种支持的资金强度不到种子工程十分之一。育种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销售、管理五大部分中 ,所占比例偏小 ,难以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品种选育资金在种子工程中应占30 %以上。2 树立大农业观念 ,扩大种子工程内涵目前畜牧业、水产业、园艺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地位 ,已占半壁江山。近年来 ,对名、特、优、稀、新经济动植物优良品种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宗农作物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基础 ,而市场迫切需求的名、特、优、稀品种选育甚少 ,有的处于空白。因此 ,种子工程资金支持范围应适应现代大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应将畜禽、水产养殖品种选育 ,小宗作物蔬菜、果树、蚕桑、茶树、油料 (花生、芝麻 )、烟草等经济作物品种选育 ,以及玉米、甘薯等饲料作物品种选育纳入其中。3 建立动植物种质资源库 ,搜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品种资源种子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 ,种子战将取代农产品战 ,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世界。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做为发展国民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措施。目前国际上一些大的跨国种子公司正在瞄准中国巨大的种子市场 ,选育适宜我国种植的作物品种。咄咄逼人的局面在我国进入 WTO之后会更加严峻。收集和保存动植物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遗传育种的基础 ,要充分挖掘、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名、特、优、稀种质资源 ,建立动植物种质资源库 ,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的优势 ,提高育种成效。4 加强科研单位的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一个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每年均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品种原原种 (杂交种需要杂交亲本 ) ,通过原原种扩繁得到所需数量的子一代种 ,供生产原种和制种应用。育种科研单位必须建立原原种扩繁基地 (包括中试开发基地 )。当前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良种繁殖基地及中试开发基础设施薄弱 ,建议在种子工程项目中列出资金支持科学研究单位的原原种基地建设。5 建立良种质量检测中心 ,为种子检验提供条件随着农业产业化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品质和专用已提到农产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第一位。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也使杂交种种子纯度鉴定成为重要环节 ,还有农药残留分析等。必须建立省级良种质量检测中心 ,为做好跟踪服务 ,确保种子质量和产品质量创造基本条件加强省级种子工程建设 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郭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230031 @钱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230031 @张长青$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230031 @刘万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23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