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乳杆菌属培养物对消化酶及细菌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研究乳杆菌属培养物对(1)肉鸡小肠(十二指肠远端至回盲结合部)内容物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活性及(2)小肠内容物和粪便中细菌β-葡萄糖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肉鸡分为3组,分别对应3个日粮处理: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1%嗜酸乳杆菌干培养物及基础日粮+0.1%的12株乳杆菌干混合培养物。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40日龄肉仔鸡的小肠淀粉酶活性(P<0.05),但脂肪酶及蛋白酶活不受显著影响。同时还显著降低了小肠及粪便中β-葡萄糖苷酸酶活及粪便的β-葡萄糖苷酶活,但小肠的β-葡萄糖苷酶活却未受显著影响。


蒙城大豆疫霉菌的鉴定及其生理小种
《植物病理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蒙城县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类似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的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 ,在春大豆蒙城早熟青豆病株上分离到 2株疫霉菌 PMC1、PMC2和一些 Fusarium spp.,在夏大豆上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为 Pythium spp.和 Fusarium spp.,未分离到疫霉菌。根据疫霉菌分离物 PMC1和 PMC2形态和生理学特征以及对大豆的专化致病性 ,2个分离物被鉴定为大豆疫霉菌 (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应用国际通用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 ,PMC1和 PMC2的毒力公式分别为 1b,1d,3a,3c,5 ,7和 1b,1d,4 ,5 ,为新的小种类型 ,定名为中国 6号小种、中国 7号小种 (CNR- 6和 CNR- 7)。这是首次报道大豆疫霉菌在我国淮北地区存在。
野生型发根农杆菌K_(599)的解毒
《遗传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来源于质粒 pJBJ10 6、pBluescriptSK(+ )和pUCD80 0 的新质粒 pXT3sacB ,利用该质粒通过同源重组切除了野生型发根农杆菌K599中Ri质粒的T DNA。解毒后的K599获得了氨苄 /羧苄青霉素抗性和 10 %蔗糖抑制生长的选择标记。解毒后的K599菌株可能对农杆菌转基因技术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