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粳稻粒形遗传初步研究

杂交水稻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国内外 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 5 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 ,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 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表明 ,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 ,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 ,粒宽、粒厚、粒重差异不显著。说明粒长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杂种谷粒长、宽、重与父、母本及中亲值呈正相关 ,而且与母本及父母本均值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表明杂种的粒形性状受母本的影响更大。F1 粒形多为双亲之间 ,且F2 呈连续的正态分布 ,表明粒形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关键词: 粳稻 粒形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致病力的分化研究,Black等曾报道来自台湾的辣椒疫霉对辣椒有一定的寄生专化性,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可分为3种致病型,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迄今报道较少。为了明确安徽省辣椒疫霉是否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为辣椒抗病育种及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分离自该省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的致病力及其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硼饥饿 (水培 )法对 2 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幼苗期耐低硼能力进行了研究 ,表明不同品种(系 )之间在耐低硼能力上确实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幼苗存活率、单株叶面积、生物学性状总均值可作为筛选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低硼能力 生物学特性 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安徽省种子工程建设进展看“源头”项目问题

中国种业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就承担的省级种子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进展进行了回顾,并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需要,就进一步提高种子工程科技含量,加强源头部分──新品种选育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种子工程 科技含量 结构调整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蛹皮制取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

化学通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蛹皮为原料制取了壳聚糖 ,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氢氧化钠处理浓度、处理时间、温度及甲壳质与氢氧化钠溶液配比这四个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氢氧化钠浓度是影响甲壳质脱乙酰基的最主要因素 ,处理温度次之 ,处理时间和甲壳质与氢氧化钠溶液配比对壳聚糖脱乙酰度没有影响。通过方差分析 ,得到甲壳质脱乙酰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氢氧化钠处理浓度为 50 % ,时间为 1 6h ,温度为 95℃ ,甲壳质与氢氧化钠溶液配比为 1∶1 0

关键词: 蛹皮 甲壳质 壳聚糖 脱乙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旱作膜秸接力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旱作以够苗期为界的膜秸接力覆盖栽培 ,能使地膜覆盖与秸草覆盖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可比全程覆膜旱作增产近 2 0 %。其技术要点为 ,选用耐旱高产优质良种 ;旱育矮壮带蘖秧 ;增施有机肥和长效酸 (中 )性化肥 ;宽行早栽 ,适当稀植 ;覆膜旱栽 ,够苗期揭膜覆秸 ;逢旱润水 ,多蓄雨水 ;综合防治草虫病害

关键词: 水稻旱作 膜秸接力覆盖 高效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小黑豆栽培技术要点

乡镇经济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仔鸡日糖中添加乳杆菌属培养物对消化酶及细菌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研究杆菌属培养物对(1)肉鸡小肠(十二指肠远端至回盲结合部)内容物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活性及(2)小肠内容物和粪便中细菌β-葡萄糖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肉鸡分为3组,分别对应3个日粮处理: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1%嗜酸乳杆菌干培养物及基础日粮+0.1%的12株乳杆菌干混合培养物.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40日龄肉鸡的小肠淀粉酶活性(P<0.05),但脂肪酶及蛋白酶活不受显著影响,同时还降低了小肠及粪便中β-葡萄糖苷酸酶活及粪便的β-葡萄糖苷酶活,但小肠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却未受显著影响.

关键词: 肉仔鸡 益生素 消化酶 细菌酶 酶活性 乳杆菌属培养物 饲料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旱育秧苗立枯病研究进展

世界农业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雄性不育系W931A种子活力及提高出苗率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测定 ,在单株结荚 15个、制种产量在 2 5kg/667m2 的条件下 ,获得的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A的种子 ,其发芽率为 77.5 0 % ,田间出苗率为 66.85 % ,种子活力指数为 12 5 .81,分别比大面积推广品种中豆 19低 17.12 %、2 4 .77%、30 .0 3%。田间栽培试验表明 ,把含成熟豆荚的青秆株适时就地刈倒 ,晾晒 1- 2天 ,进行后熟处理 ,能够提高不育系种子的田间出苗率 8.6%。

关键词: 大豆雄性不育系 种子活力 出苗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