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高产杂交大豆'皖杂豆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是提高中国大豆单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选育高产大豆杂交新品种对中国大豆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皖杂豆5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W1101A’,恢复系为‘MR1312’。2017-2018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98.7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8.49%。2019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60.7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6.06%。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豆2020000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等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大豆新品种‘皖杂豆5号’的选育和推广对中国大豆单产的增加、国产大豆的振兴和豆农的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杂交大豆 皖杂豆5号 高产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病害识别方法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3

摘要:目的:针对现有玉米病害种类繁多、识别方法耗时耗力等问题,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出Corn_Modle新型玉米病害自主识别模型。方法:构建含有6种玉米病害种类的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数据增强和预处理;将新建模型在训练集上进行训练,利用测试集对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Corn_Modle模型的准确率为96.85%,参与对比的AlexNet、LeNet-5、ResNet50、MobileNet等4种经典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3.98%、77.06%、63.44%和87.25%,在准确率、精准度、召回率等评价指标上优于对比模型。结论:新构建的Corn_Modle模型在准确率、鲁棒性和稳定性方面比传统的经典模型表现更好,可为玉米等农作物病害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病害 卷积神经网络 病害识别 识别精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热菌剂对堆肥有机质降解及细菌演替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传统堆肥周期长、有机质降解效率低的问题,将耐热复合菌剂接种于餐厨废弃物高温堆肥中,研究其对有机质降解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耐热复合菌剂有利于:有机质降解,堆肥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尿素芽胞杆菌属(Ureibacillus)相对丰度的提高,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有机质降解的影响最强;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尿素芽孢杆菌属(Ureibacillus)相对丰度的增加以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的降低促进了有机质的降解.因此,接种耐热复合菌剂可以提高高温堆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耐热复合菌 高温堆肥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餐厨废弃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徽州毛豆腐中18种氨基酸

食品安全导刊 2023

摘要:本文建立了徽州毛豆腐中18 种氨基酸快速检测的方法,样品以沸水浸提,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在 9 min内可完成所有氨基酸的分离,检出限为2.44~6.36 μg·kg-1,定量限为8.05~20.99 μg·kg-1,加标回收率在 83.60%~101.20%,相对标准偏差在 0.27%~2.61%.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 氨基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徽州毛豆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稻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摘要:加快发展旱地稻,是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和迫切需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旱地稻研究、生产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安徽发展旱地稻的重大意义和前景,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快发展旱地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旱地稻 发展概况 存在问题 对策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总量、增长量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经济收益相较于精养模式分别降低了22.78%、4.48%,稻虾蟹共作与精养模式收益差距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相较于精养模式,稻渔共作模式对生态环境更友好,而稻虾蟹共作模式相较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虾蟹共作 氮磷平衡 氮磷利用 浮游生物多样性 生态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单季稻田绿肥优化配置与稻季氮肥减施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豆科和禾本科绿肥适宜的种植模式,提高绿肥的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在绿肥季设置了6个处理:(1)冬闲、(2)紫云英单播、(3)毛叶苕子单播、(4)黑麦草单播、(5)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6)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并在水稻季对5个绿肥处理进行减氮30%,冬闲处理设置常规施肥和减氮30%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增加了鲜草产量,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处理鲜草产量最高(31 582 kg·hm-2),同时其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黑麦草处理;种植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黑麦草有机质含量提升最大,较冬闲处理增幅11.25%,豆科和禾本科绿肥混播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处理;同时利用冬闲田种植利用绿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毛叶苕子、毛叶苕子+黑麦草、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N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种植不仅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且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在减施氮肥下仍获得稳产,是本试验区域内最优的混播种植模式.

关键词: 豆科 禾本科 混播 鲜草产量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芝麻品种矮化调控效应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株高是制约芝麻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的重要因素.为掌握芝麻矮化调控技术,2018-2019 年开展了苗期喷施 100 mg/L矮壮素对不同芝麻品种株高、株型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可显著降低各芝麻品种的株高,平均降低 7.96%;常规栽培品种皖芝 2 号和三系杂交品种皖芝 11 号经过矮壮素处理后,株型矮化紧凑,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增加,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 28.83%和 65.90%,均极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本研究结果可为芝麻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芝麻 品种 机械化 矮化调控 株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将基因型与可观测的性状(即表型)进行群体水平的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量或P值筛选出可以影响该性状的遗传变异因子,为揭示作物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机理提供了研究思路。目前GWAS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本文主要综述了GWAS在辣椒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展望,以期为今后利用GWAS进行辣椒农艺及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症青主要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 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的抗性程度具有差异,T2 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系)数最少,有 53 份,占总数的81.54%;T4 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数最多,有58 份,占总数的 89.23%.T4 和T5 复合危害因子处理的平均症青率较对照增加的幅度(263.87%~281.57%)比单个危害因子的幅度大(117.82%~151.58%).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7 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的5 个处理变化幅度均最小,平均降幅为7.71%,单株症青荚数的变化幅度均最大,平均增幅为 83.52%;从损失率来看,3 个产量相关性状中,百粒质量的5 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损失率均最小,平均损失率为 8.70%,单株粒质量的 5 个处理损失率均最大,平均损失率为52.51%.综上,研究明确了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单株粒质量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产量 危害因子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