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皖北主产烟区亳州市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研究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亳州市谯城区是皖北烟叶主产区,但烟叶钾含量低,导致烟叶品质不高。土壤钾素状况是影响烟叶钾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于2013年采集谯城区90个典型农田的耕作层土壤,测定了其全钾、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旨在摸清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现状及其变化趋势,通过指导钾肥施用提高烟叶含钾量。研究结果表明: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高,但现烟叶种植集中的西北部是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最低的地区;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相比,种烟少的土壤耕作层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但种烟多的土壤耕作层速效钾呈勉强平衡或亏损状态;西北部应加大烟叶种植期间钾肥施用量,并可以考虑在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的西南部和中部扩大烟叶种植面积。

关键词: 土壤钾素 耕作层 成土母质 亳州市谯城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枯萎病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草莓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草莓连作愈来愈普遍,从而导致草莓枯萎病日趋严重。草莓枯萎病是主要的土传性连作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病源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循环与传递、致病机理、抗性遗传、抗性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枯萎菌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分析了现行防治方法很难大面积的推广的诸多影响因素,进一步认同培育兼有日系草莓品质的抗枯萎病品种是解决草莓枯萎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作者认为通过分子技术对草莓枯萎病抗性QTL及其附近的抗性基因进行研究来获得枯萎病抗性QTL位点及其相关的抗性基因,对于研究草莓枯萎病的抗性遗传和高效育种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草莓 枯萎病 抗病育种 设施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杂交棉“皖杂344”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介绍了"皖杂344"的育种思路、选育过程、试验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皖杂344"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性状互补原理,选用"鄂3517"优选系与"中棉所41"优选系配组的优质多抗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虫等特点,适宜于安徽省棉区种植。

关键词: 棉花 杂交 选育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番茄果实转色关键酶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15

摘要:为了研究低温对番茄果实转色关键酶的影响,以‘T-CRH-13’番茄高世代稳定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番茄红素合成相关酶(PSY1、PSY2、PDS、ZD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低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番茄红素含量都呈增高趋势,处理组番茄红素积累缓慢,且含量远低于对照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PSY1、PSY2表达量都是先增高后降低,对照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处理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ZDS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先降低后增高;处理组的PDS先降低后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对照组持续升高。低温下,番茄红素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受抑制,番茄红素合成和积累水平降低可能是番茄转色困难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番茄 低温 番茄红素 关键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糖米糕的工艺及感官质构评定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传统米糕的质构性状及其营养品质,尝试将菊糖添加到米糕中。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了加水量、糯米粉和粳米粉配比以及菊糖添加量等因素对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菊糖米糕的感官评价和TPA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菊糖米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57.5%、糯米粉与粳米粉配比3∶2(g/g)、菊糖添加量3%;菊糖米糕的硬度、粘性和咀嚼性等TPA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应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质构分析是菊糖米糕品质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 菊糖 米糕 质构分析 感官分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研究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秧田期和大田期喷施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可促进秧苗生长,促进早期分蘖,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提高水稻产量,可进一步推广示范应用。

关键词: 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 水稻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棉花杂交种Q2088种性保持配套技术

中国棉花 2015

摘要: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条件下异交率为5%~10%,在有昆虫传粉的条件下异交率可高达50%左右,容易因天然异交而产生生物学混杂[1]。棉花的主要经济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组成复杂,基因纯合率低,存在较多的剩余变异,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性状分离和变异。因此,棉花种子生产必须遵循较严格的"三年三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黄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该文对安徽省近几年黄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找出了安徽黄瓜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今后安徽黄瓜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黄瓜 产业现状 发展思路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的影响及其替代钾肥效应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资源,其合理有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秸秆还田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促进养分循环利用和缓解土壤酸化等特点,对减少化肥施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资源高效利用认识的深入,秸秆还田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国内外在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秸秆钾素与化肥钾的等效性等方面对秸秆还田的钾素效应进行了综述。还田秸秆初期主要是通过自身钾素释放提高当季土壤速效钾含量,而长期秸秆还田还可能促进矿物钾的释放;有效的秸秆还田不仅能够为土壤提供大量氮、磷、钾等速效养分,而且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增加作物产量。中国目前秸秆有效还田仍然不足1/3,与欧美国家秸秆还田率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加强秸秆还田率将能缓解中国耕地土壤钾素缺乏与钾矿资源不足的矛盾。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宜秸秆还田量及其与化肥钾的合理配置,短期试验结合长期监测以探讨秸秆还田对钾素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提高秸秆有效还田,促进土壤-作物钾素高效循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秸秆钾 化肥钾 养分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砀山县果蔬立体高效栽培模式设计与配套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砀山是全国果树种植大县,随着果树品种结构调整和栽培模式的更新,每年都会产生一定面积的幼龄果园。由于果园建园初期1~3年内没有经济效益,制约了果农进行果园改造的积极性,而幼龄果树与瓜菜等经济作物套种是增加建园初期经济收益的有效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砀山气候、土壤和产业发展实际,设计出果蔬立体高效栽培新模式,总结出果园立体套种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幼龄果园 果蔬立体栽培 模式设计 配套技术 安徽砀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