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绿汁发酵液中蛋白降解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苜蓿绿汁发酵液模拟苜蓿青贮发酵过程,通过在苜蓿绿汁发酵液中添加4种蛋白内切酶抑制剂和5种外切酶抑制剂来探讨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青贮中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苜蓿绿汁发酵液在发酵14d后,与对照组相比4种内切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各自均能显著降低苜蓿绿汁发酵液中非蛋白氮(NPN)的含量(P<0.05),而且金属蛋白酶的抑制效果最好;5种外切酶抑制剂处理后,羧基肽酶抑制剂、二肽酶抑制和三肽基肽酶抑制剂处理组NPN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二肽酶抑制剂处理组NPN含量最低;而氨基肽酶抑制剂和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处理组发酵液NP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B超活体预测猪肉肌内脂肪含量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B型实时超声仪系统检测是一种安全、无伤害、可重复应用的方法,已有较多学者把该系统引用到生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预测的研究领域。通过B型超声仪系统采集的数字图像,即为B超图像。利用专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B超图像的特征参数,结合生猪个体的特征参数,基于统计分析思想构建预测模型,分析活体肌内脂肪预测值和实际含量的相关性,验证已构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综述B超图像特征参数提取、预测模型构建、重复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人员探索建立更为有效的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绵羊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5
摘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绵羊MHC又称为绵羊淋巴细胞表面抗原(ovine lymphocyte antigen,OLA),位于绵羊20号染色体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其中MHCⅡ类基因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文章综述了绵羊MHCⅡ类基因的分子结构及遗传多态性,重点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绵羊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褪黑素与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褪黑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人们关注的是褪黑素在植物抵御干旱、高盐、极端温度和氧化胁迫等不良影响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随着人们对褪黑素研究的深入,褪黑素在植物体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也更加明确,国内外在褪黑素与植物抗逆性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从植物体中褪黑素的合成途径、褪黑素在植物抗性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内源褪黑素含量与逆境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归纳为:植物体内褪黑素的合成机制与动物体内相似,但是确切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具体的合成位点尚未明确;外源褪黑素处理能够增强植物抵御逆境的能力;逆境胁迫能够促进植物自身合成褪黑素,过表达褪黑素合成相关基因能够增加植物体内褪黑素的含量。


砀山酥梨果实F5H表达与石细胞发育的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薄壁细胞次生壁木质化是石细胞形成的关键,石细胞团聚合主要受木质素单体组分及官能团含量的影响。阿魏酸5-羟化酶(F5H)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主要调控紫丁香基木质素(S木质素)单体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得到砀山酥梨F5H全长c DNA,命名为Pb F5H(Gen Bank登录号为KC852907)。Pb F5H全长1 978 bp,其开放阅读框为1 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是58.4 k Da,等电点为6.49。进化树分析表明,砀山酥梨F5H蛋白与其他物种具有很高同源性,与苹果的相似性达到96%。相关性分析表明,砀山酥梨木质素含量与石细胞含量和Pb F5H表达量高度正相关。且砀山酥梨Pb F5H参与调控梨果实S木质素单体的合成,影响木质素G/S比值。
关键词: 砀山酥梨 PbF5H 生物信息学分析 荧光定量表达 G/S比值


紫色乌塌菜新品种‘丽紫1号’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色乌塌菜新品种‘丽紫1号’是以雄性不育系PW-10-03为母本,自交系PW-09-06为父本杂交而成。植株半塌地,株高15~16 cm,开展度38~43 cm。外叶紫黑色有光泽,心叶泛紫红,叶柄绿白色、扁平微凹。叶片花青素含量712.49 mg·kg-1,叶片质地柔嫩。单株质量约590 g,产量约64 605kg·hm-2。田间综合表现佳,适宜在长江、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秋冬露地栽培。


2014年安徽省主栽棉花品种性状表现与综合评价
《中国棉花 》 2015
摘要:为合理推荐棉花主导品种,综合研究了安徽省主栽棉花品种的产量水平、抗性表现、纤维品质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40个主栽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处于1300~1600kg·hm-2,总体产量偏低;主栽品种普遍表现棉铃较大、衣分较高、早熟性好,但抗病性总体表现一般,67.5%的品种田间表现耐病,17.5%的品种田间表现感病;纤维品质相对较差,92.5%的品种纤维品质仅符合优质棉A级质量要求,只适合纺32S到40S的棉纱。通过分析与评价,筛选出10个高产、优质、抗病性综合表现优良的棉花品种,可根据生产需要推荐为主导品种。
关键词: 安徽省 棉花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主导品种


昼夜温度变化对棉花叶片Bt蛋白表达及抗虫性的影响
《中国棉花 》 2015
摘要:以中棉所60为实验材料,研究昼夜不同温度(32℃/18℃)变化对B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昼夜温度(32℃/28℃)相比,32℃/18℃条件胁迫棉花叶片24h、48h、72h、96h后,Cry1Ac蛋白表达量分别降低40.62%、60.78%、61.93%和62.90%;而胁迫棉花叶片24h、48h后的幼虫死亡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72h、96h后的幼虫死亡率(3d)则分别显著下降了20.33和23.33百分点,5d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显著下降了22.67和19.67百分点。这表明昼夜不同温度胁迫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效应迟于对毒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