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模糊匹配)
104条记录
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产量为2 854.05 kg·hm-2,山东省审定品种的平均产量可达3 121.05 kg·hm-2的高产水平.187份(次)大豆的品质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数地区平均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均在40.00%、20.00%和60.00%以上,且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安徽省、江苏省品质较优.抗病性方面以抗病、中抗和中感大豆花叶病毒为主,尤其近5年,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数明显增多,而中感和感病不断下降,未见高感品种出现.综上分析,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黄淮南部 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坡向油茶枝叶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海拔200 m左右的40年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个坡向,分别采集当年生油茶枝条和叶片,测定枝条与叶片的综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以及苯-醇抽提物含量,比较不同坡向油茶枝、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油茶枝、叶中综纤维素、纤维素含量、木质素、苯醇抽提物含量均为南坡>东坡>西坡>北坡.油茶的内在抗逆性为南坡>东坡>西坡>北坡,这是油茶在环境压力选择下长期适应的结果.在以追求产量为目的的油茶林以营建在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为宜;在育苗基地的选择上应当选择朝阳南坡最为适宜.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坡向 化学成分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Z071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Z071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为母本与从国际水稻所引进的抗稻瘟病亲本IRBLKM-TS杂交,F1再与1892S回交1次后经系谱选择而育成的优质抗病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于2018年8月通过安徽省不育系鉴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Z071S 优质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985的选育及应用

中国稻米 2019

摘要:徽两优985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与自育大粒、抗病恢复系9Z007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性较强、米质上等、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17年7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本文总结了其选育经过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 徽两优985 优质 抗病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国家桑蚕品种试验安徽点实验室鉴定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了鉴定、评价新选育蚕品种在安徽省的适应性、稳产性、丰产性、抗逆性、茧丝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按照《国家桑蚕品种试验实验室鉴定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15年春、秋蚕期对10对蚕品种进行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参鉴蚕品种试验成绩各有高低,客观反映了各参鉴品种在安徽实验室鉴定点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与对照蚕品种秋丰×白玉、9·芙×7·湘相比,参鉴的7对蚕品种春秋蚕期的茧层率高0.64%~13.04%,多数参鉴蚕品种的万蚕收茧量高。秋蚕期,5对品种的茧丝长均优于对照蚕品种。但参鉴品种虫蛹率均低于对照蚕品种9·芙×7·湘。

关键词: 桑蚕品种 国家鉴定 强健性 抗逆性 茧丝质量 安徽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系抗SMV评价及亲本来源分析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生产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病毒病害。为筛选抗SMV品种,采用我国黄淮大豆产区SMV优势株系SC3和SC7,人工摩擦接种评价了815份大豆品系对SMV的抗性并分析了其亲本来源。结果表明:对SMV株系SC3和SC7分别表现高抗的有136和42份,占鉴定品系数的16. 69%和5. 15%;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有13份,占比为1. 60%;对两个株系均表现抗病的有215份,占26. 38%。表现高抗和抗病的大豆品系如H62509、H63001、H61927、W633619和W636513等通过审定后进行推广将对SMV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对选育品系的亲本来源进行分析发现,以山东材料作为母本育成高抗品系的概率最高,而用安徽材料作为父本育成高抗品系的概率最高。研究结果将为大豆抗SMV育种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在胁迫条件下的抗逆性研究进展

中国蚕业 2018

摘要:桑树具有很强的抗干旱、抗盐碱及耐重金属污染胁迫的能力,加之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在农业生态修复领域已经展露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综述了桑树在干旱、盐碱及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的抗逆性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桑树在农业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桑树 干旱 盐碱 重金属污染 胁迫 抗逆性 生态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沙门氏菌是常见的引起肠道疾病的人畜共患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沙门氏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菌株的比例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综述了对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和国内部分地区所分离沙门氏菌的耐药性现状等。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耐药性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凤阳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鉴定及玉米新种质(自交系)的抗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凤阳县不同的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茎基腐病病株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凤阳的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孢菌(Fusarium.axysporum)、层出镰孢菌(Fusarium.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其中,禾谷镰孢菌的分离频率最高,达47.05%,串珠镰孢菌次之,达26.47%。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致病性测定得出禾谷镰孢菌菌株QF12的致病性较强;品种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种质(自交系)HZC15083、HZC15109、HZC15115、HZC15117和HZC15126达到中抗水平,13个新种质(自交系)为高感品种,1个为感病品种。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 病原鉴定 抗病性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黄曲霉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构建及应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摘要:为构建快速有效的玉米抗黄曲霉菌的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本研究分别对5个递增的黄曲霉菌孢子浓度和3种接种方式进行对比优化,建立病情级别与黄曲霉毒素B1积累量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在孢子浓度为1.0×10~6 c/mL浓度的抗性能力最准确,使用螺旋定量接种法避免造成发病菌圈重叠等缺点,利用病情级别与黄曲霉毒素B1积累量的正相关模型有效预测玉米自交系对黄曲霉的抗性能力。螺旋定量鉴定出自育重组自交系后代群体中抗性自交系8个,中抗性自交系9个,实现了抗黄曲霉菌玉米自交系在田间环境的高通量鉴定,结果准确性高,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关键词: 玉米 黄曲霉 接种方法 病情级别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