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模糊匹配)
104条记录
转群体感应淬灭基因attM烟草抗青枯病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克隆获得attM基因。采用叶盘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对其分化产生的植物株系进行PCR、PCR-Southern和荧光定量PCR及GUS染色检测分析。结果表明:attM基因被成功插入烟草基因组DNA中。在转基因株系中均能够表达,相对表达量最大可达125.8,最小为31.0。以野生型烟草和转pBI121空载体的烟草为对照,分别进行了离体及活体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转attM基因烟草植株对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抗性显著。1×107~1×108CFU.mL-1的青枯菌接种离体叶片,野生型烟草和转pBI121空载体的烟草的中毒面积与接种面积比值为15~25,转基因植株的比值低于3;青枯菌3×106CFU.mL-1伤根接种盆栽烟草植株14d,野生株和转空载体烟草均青枯死亡,病情指数为100,转基因植株病情指数为31.25。

关键词: 转attM基因烟草 青枯病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白叶枯病小种鉴定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及常用、备用品种对该病的抗性,用白叶枯病强毒性小种FuJ和YN24、中等致病力的安徽省优势小种AH以及弱致病小种YN7对安徽省常用及备用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用鉴别品种IRBB5、IRBB13、IRBB3、IRBB14、IRBB2、IR24对安徽的白叶枯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3.5%的品种抗FuJ,15.4%的品种抗YN24,29.8%的品种抗AH;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有R2、R5和R8,其中R5为优势小种。抗AH的品种可以用于安徽的水稻生产;生产中应防止FuJ和YN24等毒性强的菌株传入。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小种 水稻品种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主栽及后备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目的]研究安徽省主栽及后备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方法]通过对安徽省17个后备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试验以及对部分主栽品种的调查,鉴定了不同水稻类型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盐粳9号、80优226、天协1号、A01籼、绿粳糯6号表现为中抗,A03籼、扬粳636表现为感病,其余10个品种都表现为中感;对安徽省内主栽水稻品种进行稻曲病普查,结果显示水稻两优系列品种多数较为感病,新两优香4表现一定的抗病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安徽省水稻抗病性栽植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品种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关键词: 大豆 种子老化 抗性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无性系后代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研究

茶业通报 2011

摘要:以自然生长状态下的三年生凫早二号新梢和迎霜、龙井43的留养秋梢茶树叶片为供试材料,通过对茶树无性系后代单株间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分析及其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叶位变化,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叶龄增加,增长幅度减缓,活性也渐趋于稳定,且茶树无性系后代单株间,SOD、POD、MDA和电导率的差异不显著,个别甚至达到了极不显著水平;对于试验时的取样部位,考虑到修剪、采摘、病虫害、光线、温度等因素影响,建议选用木质化部位的成熟叶叶片,以减少实验误差。

关键词: 茶树 无性系 抗性 生理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看麦娘对几种除草剂的敏感性测定

杂草科学 2011

摘要:用7.5%啶磺草胺WG、6.9%精口恶唑禾草灵ME等除草剂于小麦苗期、日本看麦娘2~4叶期在两地进行喷施,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5%啶磺草胺WG 234.375 g/hm2+助剂(2 250 g/hm2)防效最好,药后60 d鲜重防效达99%左右。而6.9%精口恶唑禾草灵ME 207 g/hm2在大柏店乡药后60 d鲜重防效低于90%,在杨店乡药后90 d鲜重防效低于50%,说明这两处尤其是杨店乡的日本看麦娘可能已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除草剂产生了抗性

关键词: 日本看麦娘 麦田 啶磺草胺 精口恶唑禾草灵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生长随时都可能受到不良环境因子的胁迫,诸如高低温、干旱、强光等。开展茶树的抗逆机制研究,探明并建立茶树抗性生理评价体系,对茶树抗性育种、茶树资源抗性鉴定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及建立茶树对不良环境的预警与调控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保护性酶活性、组织结构、丙二醛、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等方面对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作一阐述,并就未来茶树抗性生理评价指标研究提出2点展望:(1)深层次地开展胁迫抗性及持续胁迫抗性机理研究;(2)开展抗性生理指标筛选与综合评价研究。

关键词: 茶树 抗性 超氧自由基 膜脂过氧化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明两优6号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两优6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绿敏S与优质恢复系L24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株叶形态较好,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性较强,米质较好,制种产量高,2010年8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稻 明两优6号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两系杂交中籼稻明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

中国稻米 2011

摘要:明两优6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绿敏S与优质恢复系L24组配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较好,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中等,制种产量高。本文阐述了明两优6号亲本的特征特性,以及"制种田安排、合理安排播差期、搭好丰产苗架、提高异交结实率、花期预测与调节和去杂"等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明两优6号 抗病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装备对中华鳖稚鳖生长·抗病力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装置池塘生态装置下中华鳖稚鳖生长、抗病力与品质的关系。[方法]试验组4口培育池设置人工隐蔽物、网片晒被台、配置微流水装备、循环水生物净化系统、纳米微孔增氧系统、光照增加系统、温度调控系统等生态装备,对照组(CK)3口培育池,无以上生态装备。[结果]试验组培育池稚鳖的育成平均体重、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成活率、伤残率与CK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较对照池高31.1%、33.5%、9.3%、12.8%及低7.2倍。[结论]试验池育成的稚鳖体貌品质明显优于CK。

关键词: 中华鳖 生态装备 生长 抗病力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