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模糊匹配)
104条记录
1株多重耐药鸡源印第安纳沙门菌特性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鸡源沙门菌不仅会引起鸡的感染发病,还会威胁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从安徽肥东地区1只疑似沙门菌感染病鸡组织中分离出1株沙门菌,命名为SM24,评价该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菌株致病性和半数致死量(LD50),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测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构建分离株基因图谱,分析其携带的毒力和耐药基因特征。结果:分离株在L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对SPF雏鸡具有明显的致病性,LD50为8.50×10~5 CFU;SM24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以及新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和氨曲南等16种抗生素表现耐药,对大观霉素、阿米卡星、氯霉素、氟苯尼考、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B敏感;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SM24为印第安纳血清型沙门菌(Salmonella Indiana),序列型为ST17,基因组大小为4 865 511 bp, GC含量为51.96%,携带一个IncHI2质粒,大小为165 044 bp; SM24菌株基因组中携带280个毒力相关基因和144个耐药基因,其中整合移动元件(IME)位点和质粒上存在12个耐药基因;SM24菌株与国内报道的鸡源印第安纳沙门菌的遗传距离较远。综上,本研究分离鉴定到1株鸡源印第安纳沙门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和多重耐药性,同时解析了菌株的全基因组特征,为深入研究印第安纳沙门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鸡源印第安纳沙门菌 致病性 耐药性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南部地区夏大豆抗逆固氮防衰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2025

摘要:大豆是保障国家粮油供应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物之一,对于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逆境胁迫和氮素营养供应不足引起大豆早衰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大豆抗逆固氮防衰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了耕作措施、优良品种选择、精准肥水管理、生物固氮强化、灾后补偿、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大豆的固氮效率、抗逆能力及防衰性能,从而实现大豆高产、优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抗逆 固氮 防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经过改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期鉴定法,对安徽省内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个品种中,高感褐飞虱9级的品种7个,感褐飞虱7级的品种3个.成株期的鉴定结果与苗期存在一定的差异,10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成株期抗性等级鉴定高于苗期,其余4个品种保持不变.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BPH) 抗性鉴定 抗性等级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大果型西瓜新品种江淮12K的选育

长江蔬菜 2024

摘要:江淮12K是以稳定的自交系W-38为母本,W-12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大果型早熟有籽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0 d,果实发育期32 d左右。果实椭圆形,底色绿,条带清晰,果皮韧且硬度好,果皮厚度1.2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左右,边部可溶性固形物9.0%左右,瓤色大红,肉质硬,品质优,耐储运,平均单果质量9.26 kg,667 m2产量6 000~6 500 kg。长势强,极易坐果,抗性强、产量高,适合全国各地栽培。2023年3月获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登记编号:GPD西瓜(2023)340003。

关键词: 西瓜 新品种 抗病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季棉品种皖棉1331S的选育与育种技术创新

中国棉花 2024

摘要:皖棉 1331S 是 2022 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早中熟常规短季棉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2.4 mm,断裂比强度 34.7 cN·tex-1,马克隆值 4.1,纤维品质达到安徽省审定棉花品种Ⅰ型品种标准;2015 年、2016 年安徽省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皖棉 1331S 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 4.86%、7.57%.介绍了皖棉 1331S 品种的特征特性,回顾了皖棉 1331S 从育种目标确定、亲本材料创制与选择到杂交选育历时 20 年的育种过程,总结了皖棉 1331S 选育过程中创新采用的短季棉连续春夏轮播聚合育种技术和经验.

关键词: 短季棉 皖棉1331S 品种选育 春夏轮播 纤维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花叶病毒(SMV,soybean mosaic virus)病是世界大豆主产区广泛存在且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可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通过遗传定位发现的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探讨了分子标记在提高大豆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总结了 RSC3(w)、RSC14-r和RSC18等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的物理位置及其候选基因.基于候选基因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介导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和基因编辑CRISPR/Cas9等技术梳理出GsCAD1、GmCAL和GmMLRK1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参与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相关基因,为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调控网络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本综述总结分析了大豆与大豆花叶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聚焦分析大豆抗性基因Rsv3等对大豆花叶病毒抗病机制研究进展,并对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大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的应用和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病毒 抗性 分子标记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稻田千金子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的抗性及其靶标分子机制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稻田杂草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的抗性,从安徽省12个市38个县(市、区)稻区千金子发生较严重的田块中共采集72个千金子种群,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检测其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的抗性,筛选同时对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有疑似抗性的千金子种群并测定其对这2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千金子高抗种群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基因是否发生抗性位点氨基酸突变。结果显示,在72个千金子种群中,13个千金子种群已对氰氟草酯产生抗性,5个千金子种群已对噁唑酰草胺产生抗性;AH-1、AH-3、AH-7、AH-34和AH-72这5个千金子种群同时高抗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其中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指数介于21.98~65.52之间,对噁唑酰草胺的抗性指数介于11.76~27.19之间;这5个种群的ACCase基因片段均在2 027位点发生氨基酸突变,色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此外AH-3和AH-72这2个种群在1 999位点也由色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表明安徽省千金子已经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产生交互抗性,且ACCase基因突变可能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千金子 氰氟草酯 噁唑酰草胺 抗性 突变位点 靶标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抗逆性鉴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农学学报 2023

摘要:棉花是中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布区域广,生产周期长,受生态逆境胁迫影响大。培育和筛选抗逆性强的棉花品种是减少逆境灾害的主要途径,而研究棉花品种的抗逆性鉴定技术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作物抗逆性鉴定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棉花干旱、渍涝、盐碱、高温热害和低温冻害冷害等5种常发易发非生物逆境(生态逆境)抗逆性鉴定的鉴定时期、鉴定方法、鉴定指标和抗逆性判定级别等,总结了抗逆性鉴定标准制定和标准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内容等。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研究基于光谱/高光谱等新技术的快速便捷无损抗逆性鉴定、复合逆境下抗逆性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找出相关抗逆基因并以此来进行抗逆性鉴定等技术。

关键词: 棉花 抗逆性 鉴定技术 标准体系 抗旱性 耐渍涝性 耐盐性 耐冷性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以生产中12个主推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从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经济性状等角度开展该区域玉米品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度间和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产量变异系数和产量可持续性指数不同,丰产稳产性品种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可持续性指数较大,且为抗锈病、抗倒伏品种.综合评价表明,庐玉9105、登海605、蠡玉16和庐玉9104抗锈病、抗倒伏,具有较强的丰产稳产性,适宜在江淮地区种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性状 产量 抗性 江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和评价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比较2015—2019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抗性差异,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804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15—2019年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率分别为27.15%、29.94%、35.47%、39.10%、28.57%,5 a平均抗病率为32.09%,其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34个,中抗品种224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4.23%和27.86%,未发现高抗品种.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分析,籼稻品种的平均抗病率为39.68%,高于粳稻品种(19.33%);但籼稻品种抗性水平年度间波动较大,粳稻品种则相对稳定.近几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整体抗性水平一般,不同年度间抗性有差异,籼稻品种抗性优于粳稻品种,粳稻品种抗性普遍偏低.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区域试验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