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apeseed(模糊匹配)
123条记录
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微粉现象,研究了人工高温和分期播种情况下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型不育系9012A和杂合型不育系12-204A的不育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不育系在一定高温胁迫下,均出现育性转换现象,但对高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对于9012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介于30~35℃之间;40℃持续处理16~32h,或者间歇处理3h/d×6d、6h/d×5d、9h/d×4d、12h/d×3d、15h/d×2-4d(累计40℃处理18~60h),或35℃间歇处理15h/d×2-4d(即35℃累计30~60h)均发生育性转换,其中35℃时15h/d×3d(即35℃累计45h)处理育性转换最为明显,说明高温对9012A育性转换具有累加效应。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从2014年10月16日到2015年2月9日,即秋冬播种,避开30℃以上持续高温)的不育性彻底稳定。对于12-204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9℃,不低于29℃时育性发生转换,其中35℃15h连续处理育性转换效果最为明显;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均发生育性转换。当高温胁迫下育性发生转换时,9012A和12-204A均可自交结实,但是结实性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高温胁迫 育性 自交结实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稳定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油菜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为明确稳定氮肥在油菜生产上科学施用问题,2014—2015年通过安徽省油菜小区试验,研究油菜上稳定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对其产量、经济效益、氮素累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与无氮对照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85%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7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分别增产225.6%、232.5%、206.8%和181.2%,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309.2%、327.6%、254.0%和202.1%,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87.9%、273.9%、266.1%和234.0%。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分别增产8.2%和10.5%,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15.2%和20.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6.8%和12.6%。等氮施用稳定氮肥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促进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氮肥表观利用率施用稳定氮肥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氮,等氮显著高于减氮处理,以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最高。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施用稳定氮肥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稳定氮肥施氮量在180 kg/hm2且基肥与薹肥6:4分次施用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与稳定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关键词: 稳定氮肥 油菜 产量 施用方式 氮肥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定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评价油菜根肿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利用Williams鉴别寄主系统鉴定了分离自安徽等6个省病区的16个根肿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致病型),并利用温室人工接种技术鉴定评价了12份油菜抗性材料的差异、病圃鉴定了176份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结果表明,来自安徽(休宁、黟县、广德)、湖北(沙阳、当阳)、四川(广汉、眉县、邛崃)和贵州金沙的油菜根肿病菌菌株为4号小种,安徽宁国、云南楚雄、湖南桃江、辽宁沈阳和黑龙江阿城的菌株为2号小种,安徽绩溪的菌株为5号小种,湖北黄陂的菌株为7号小种。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12份抗性资源对2号、4号和5号小种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抗性材料CR5对来自安徽休宁、黟县、广德和四川广汉的4号小种、安徽宁国2号小种和安徽绩溪5号小种均表现出完全的免疫抗性。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种都油998和蓉油9号两个品种表现抗病(R),富油杂118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MR)。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根肿菌 生理小种 抗病性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经一定高温处理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9012A系统中纯合型不育株稳定彻底,而杂合型不育株发生育性转换,并具有一定的自交结实性。利用这一特性,本研究提出了纯合两用系9012AB的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以9012AB中不育株为轮回亲本,临保系204TAM为供体亲本进行回交转育。F_1、BC_(1-2)均为不育株群体,从中选择与9012AB相似的不育单株经35℃光照持续处理15h后,用其中育性转换株与9012AB中不育株进行回交转育。在BC3群体中选择与9012AB同型的不育单株,经同样高温胁迫处理后,从育性转换株自交后代的可育株群体中选育出9012AB的同型临保系9012TAM。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临保系 纯合两用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适当迟播有效减轻油菜根肿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栽培措施防控油菜根肿病,采用感病品种核优56,设计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冬油菜根肿病发生和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的品种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其中早播D1(9月24)至D5(10月14日)期间的油菜根肿病发病重,晚播D6(10月19日)至D9(11月3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油菜根肿病田间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迟播油菜的根肿病得到了控制。从菜籽产量看,播期D9产量最低,播期D3(10月4日)产量最高,但是播期D1至D8(10月29日)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生产上可以通过选择种植耐迟播品种,适当推迟播种期到10月20日左右,可利于根肿病控制,降低田间根肿菌总的菌源量,还可同时达到油菜增产与稳产的目标。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播期 病情指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选择安徽省典型油菜产区,开展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磷和施磷2个处理,研究施用磷肥对安徽省冬油菜产量、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油菜籽粒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确定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油菜施磷后的产量平均为2 571 kg/hm~2,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672 kg/hm~2和41.5%。施磷每公顷增收2 012元,89.6%的试验点产投比>2.0,施磷收益显著。以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将土壤有效磷分成"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级,对应的丰缺指标为<6.5、6.5~13.0、13.0~26.5、26.5~34.0和>34.0 mg/kg。该研究结果为水稻田冬油菜的磷肥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徽 油菜 磷肥效应 土壤有效磷 丰缺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灾害对安徽省油菜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农业灾害研究 2015

摘要:低温灾害是影响安徽省油菜生产的主要因子。介绍了油菜几种低温灾害受害症状及机理,包括冷害、寒害、冻害及霜冻等,并提出了主要防御对策。

关键词: 低温灾害 油菜 冻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发病调查两种方法,探讨了油菜黑胫病不同病害级别对油菜单株产量及农艺性状株高、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级别间病株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损失随病害侵染程度的增加而加重,当病害级别达5级时,3个试验品种单株平均产量损失率达50.5%;(2)产量性状与病害级别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影响顺序为角粒数>角果数>千粒重>分枝数>株高。为油菜黑胫病的预测预报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 油菜 黑胫病 危害级别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栽培对油菜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德油5号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和3个优化栽培处理(分别用CK、FFP、OPT1、OPT2和OPT3表示),研究了秸秆还田、合理增密和优化施肥等栽培措施对油菜地上部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油菜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油菜栽培措施的优化,地上部物质和养分累积显著增加。OPT2养分累积和产量低于OPT3,但籽粒和养分收获指数显著提高,提高了产投比;与FFP比较,OPT2产量增加73.5%,增收2 160元/hm2,养分累积和收获指数均增加显著。说明OPT2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油菜生长,进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养分累积和收益。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肥 物质累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钙镁磷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油菜上施用效果,于2013—2014年在安徽省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与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油菜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油菜产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4.0%~20.8%,比习惯施肥(CF1和CF2)磷钾减半(CF2)增产10.2%~28.0%。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荚粒数来增加油菜产量。油菜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不断增大,用量达到1500 kg/hm2(T100)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p H、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而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硅钙镁磷钾肥合理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油菜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油菜上施用效果最佳。

关键词: 硅钙镁磷钾肥 油菜 产量 磷钾利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