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apeseed(模糊匹配)
123条记录
中国油菜黑胫病害分布及病原菌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2年间,对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60个市(县)的冬、春油菜产区进行油菜茎基溃疡病/黑胫病的调查,从14个省的42个市(县)发现黑胫病存在,发病田块约占调查田块的10%,最重的田块发病率达92%,整株死亡率达5%。从病症表现判断,我国冬、春性油菜茎部、基部黑胫病斑与欧洲、北美油菜黑胫病病斑相似。感染病株中,假囊壳成熟时释放子囊孢子,其形态特征符合文献中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描述。分离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至黄棕色或红棕色色素,与对照L.biglobosa菌株相似。共分离纯化了550个病原菌株,对其中的384个纯化菌株和468份感病组织样品,分别提取病原菌DNA后,采用多重PCR鉴定病原菌种类,得到L.biglobosa特异的440bp产物。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均为L.biglobosa。采用子叶接种的方法,检测了11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菌株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强致病力菌株有14个,中等致病力菌株有8个,除来自内蒙古海拉尔的菌株CN-21外,所有试验的中国菌株均较来自波兰的中等致病力的L.biglobosa菌株PL-Lb致病力强。本研究表明,目前黑胫病在我国油菜产区普遍存在,且在局部地区已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尚未发现引起油菜茎基溃疡病的强侵染型致病菌L.maculans。提出了防止L.maculans入侵我国的监控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油菜 黑胫病 分布 多重PCR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种子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与小菜蛾产卵量和幼虫量关系初报

中国植保导刊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人工接虫的方法分析了种子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不同的12个油菜品种与小菜蛾产卵量及幼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种子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与小菜蛾产卵量、幼虫量具有相关性,且不同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认为根据种子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来选择合适的油菜种植品种可达到预防小菜蛾为害的目的.

关键词: 油菜种子 硫代葡萄糖苷 小菜蛾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生产中常见障碍及对策

农业灾害研究 2012

摘要:分析了在油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油菜病态苗、油菜高温热害、油菜冻害、油菜早薹早花、油菜干旱、油菜渍害和油菜收获后连续阴雨天等常见障碍的症状、发生原因,并针对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油菜 病态苗 高温热害 冻害 早薹早花 干旱 渍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遗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突变自交系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模式,以应用于油菜高油酸育种工作。本研究以低油酸亲本‘扬6026’(P1)和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突变自交系‘HO05’(P2)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单粒法分析对该组合的杂交后代F1、RF1、B1、RB1、B2、RB2、F2和RF2的高油酸性状的进行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油酸含量比较稳定,为加性-显性遗传模式,并且加性主效基因作用明显,是由于基因遗传差异作用的,高油酸性状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高油酸性状,狭义遗传力hN2为63.16%,另外的36.84%是由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低油酸亲本(P1)和高油酸亲本(P2)正反交试验表明,高油酸的遗传没有细胞质遗传效应。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油酸 遗传分析 单粒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上位基因抑制作用专一性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的临时保持系12-148-204-F14TAM、204TAM分别与双隐性核不育系5A杂交,研究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rf对5A中不育基因ms1ms1ms2ms2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frf基因对ms1ms1ms2ms2的不育性表达没有抑制作用,而对9012A中不育基因ms3ms3ms4ms4具有专一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上位抑制基因 临时保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黄籽高含油量育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份白菜型油菜为对照,用SRAP标记研究了57份甘蓝型油菜黄籽高油育种资源的遗传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82处,可将59份材料分为3类:两份白菜型油菜聚为一类;甘蓝型油菜除选系Y58单独聚为一类外,其他所有选系归为另一类,显示黄籽高油育种资源遗传基础较窄。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38处,又可将57份甘蓝型油菜分为6个亚类,其中53份材料归为两个大的亚类,系谱或亲缘关系较近的材料一般聚在同一亚类,且按系谱关系比地理来源划分明显,提示地理来源配制强优势黄籽高油杂交组合可靠性可能不如按系谱来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高含油量 遗传多样性 SRAP标记

油菜品种(系)抗寒性筛选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种业 2012

摘要:为了能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给油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收集品种(系)41份进行室外抗寒性鉴定,通过冻株率调查、冻害指数和抗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品种(系)间冻株率、冻害指数和抗性指数存在差异,并遵循随受冻次数增加差异增大的规律,冻害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试验筛选出DKWL-4、华协102、核优46、皖油25、除杂1号、秦优7号、皖油18等抗寒性较好的品种(系)7份。同时总结归纳了一些油菜抗寒栽培关键技术,建议油菜种植应合理选择品种,做好抗寒栽培管理,避免低温影响。

关键词: 油菜 抗寒性 冻害指数 相对抗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施用“思福”复混肥肥效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该试验旨在通过田间试验,考察"思福"复混肥对油菜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思福"复混肥增产效果较好,且相对于常规施肥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油菜 复混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性状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酸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无论食用还是工业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油酸含量是作物脂肪酸改良的重要目标。综述了高油酸油菜的特点、高油酸油菜获得途径及育种成就、高油酸性状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和QTL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高油酸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应是我国油菜高油酸育种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高油酸 甘蓝型油菜 育种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200、300 mmol·L-1)NaCl胁迫10和30 d对油菜(Brassicanapus)幼苗干质量、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xi)、蒸腾速率(Rt)、水分利用效率(Ew,u)和气孔限制值(Ls)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油菜幼苗植株干质量显著降低,长期高盐胁迫下油菜干质量降低更显著;随NaCl浓度的增加,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处理10 d,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条件下达最大值,处理30 d,在NaCl浓度为100 mmol·L-1条件下达最大值。在50~100 mmol·L-1NaCl胁迫下,油菜叶片的Pn、xi和Ls所受影响均很小;高盐胁迫下,其Pn、Gs、xi和Rt均显著下降,而Ew,u和Ls则显著上升。相关分析显示,植株干质量与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间无相关性,与Na+、Cl-含量,Ew,u和Ls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根冠比,K+、Ca2+含量,K+/Na+、Ca2+/Na+比值,K+与Na+的选择性比率〔S(K+,Na+)〕,Ca2+与Na+的选择性比率〔S(Ca2+,Na+)〕,Pn,Gs,xi和Rt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上述结果表明,200 mmol·L-1 NaCl胁迫10和30 d、300 mmol·L-1 NaCl胁迫10 d,油菜幼苗光合抑制主要来自气孔限制,而300 mmol·L-1 NaCl胁迫30 d,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在油菜幼苗光合抑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Na+、Cl-、K+、Ca2+含量,Ew,u,Ls,根冠比,K+/Na+、Ca2+/Na+比值,S(K+,Na+),S(Ca2+,Na+),Pn,Gs,xi和Rt均可作为油菜生长盐适应性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油菜 幼苗 盐胁迫 光合特性 气孔限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