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apeseed(模糊匹配)
123条记录
油菜抗根肿病资源创新与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肿病是原生动物界根肿菌门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侵染引起,并专性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土传病害。近些年来,加拿大和我国油菜的安全生产均受到根肿病的严重威胁。本文简要介绍了根肿菌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主要防治途径,重点总结了在根肿病抗性资源发掘、抗病基因遗传定位和克隆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目前我国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与展望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油菜抗根肿病遗传育种的高效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保障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资源发掘 抗性基因定位 抗根肿病育种 进展与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种植修复重金属镉等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重金属污染农田目前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严重问题,利用植物对重金属元素超累积吸附作用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绿色、经济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主要从镉等重金属对油菜种子发芽与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油菜植株内的迁移分布、重金属超积累油菜资源品种鉴定、影响油菜吸附镉等重金属的其他因素以及油菜在镉等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油菜种植修复重金属镉、铜等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为油菜种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行性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油菜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并育成了一批核不育杂交种。为了促进核不育研究的深入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对双隐性核不育和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2种类型的核不育系统的遗传模式、相关基因定位以及其不育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成果在将来油菜杂交育种中的利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油菜 杂种优势利用 细胞核雄性不育 双隐性核不育 隐性上位核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油菜黑胫病危害风险性分析及预防策略

农学学报 2018

摘要:为了加强油菜黑胫病的认识,提高防控和检疫意识,控制病害的扩散、流行和危害,保护中国油菜安全生产,促进油菜产业健康发展。笔者通过油菜黑胫病菌的国内外分布状况、经济危害性、入侵可能性、防控难度等方面的分析,结合油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参照国际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对油菜黑胫病危害风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中国油菜黑胫病(L.maculans)菌风险值为2.59,属特别危险风险等级。病原菌的入侵将会给中国油菜产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油菜籽进口检验检疫,病原菌监测工作,做好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

关键词: 油菜 油菜黑胫病 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在油菜上的应用Ⅱ.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高巧,60%悬浮剂)包衣处理对油菜蚜虫发生的影响。播种前对油菜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药种比分别为1∶5、1∶25、1∶125)的药剂包衣处理。结果表明,油菜苗期的营养生长(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植株鲜干质量)及花期的生殖生长(花朵大小、花器官质量、花器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不受吡虫啉种衣剂处理的显著影响;但角果的坐果率和籽粒形成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如单株阴角数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角果大小、质量及角果内籽粒数和质量均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吡虫啉种子包衣处理对油菜的苗期和花期作用不明显,但可显著影响油菜最终结实。

关键词: 种衣剂 吡虫啉 油菜 田间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在油菜上的应用Ⅰ.对蚜虫种群发展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高巧,60%悬浮剂)包衣处理对油菜蚜虫发生的影响。播种前对油菜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药种比分别为1∶5、1∶25、1∶125)的药剂包衣处理,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油菜在苗期和花期后的蚜虫发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并且花期后不同浓度药剂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药种比最低的处理上发生少量蚜虫而药种比最高的处理上蚜虫未发生;药剂包衣处理后的油菜上有翅蚜的比例发生显著变化,最低药种比处理中有翅蚜比例维持在6%~10%,中浓度药种比处理中在油菜苗期不发生有翅蚜,但在花期其有翅蚜比例超过20%,至结角期有翅蚜比例仍达到15%左右;中浓度处理田块中有翅蚜可在未经过药剂处理的油菜上快速繁殖并建立种群,个体发生量与对照差异虽不显著(P=0.6),但在数值上略高。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控蚜虫对油菜的为害,但中浓度处理可导致有翅蚜大量发生及蚜群后代繁殖力提升。

关键词: 油菜 种衣剂 吡虫啉 蚜虫 田间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油菜新害虫林芝喜马象(Leptomias sp.)的危害和形态特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在西藏林芝发现了一种危害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新害虫——林芝喜马象Leptomias sp.(暂定名)。该害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主要分布于西藏林芝八一镇;成虫为害油菜子叶和真叶,幼虫为害油菜根部。本文描述了喜马象甲的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油菜 新害虫 喜马象甲 形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

农学学报 2017

摘要:为了研究油菜在促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油菜多功能用途出发,从农业增收、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油菜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收入;作为观光资源,油菜可以带动皖南山区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增加农家乐、景区交通、土特产销售等收入;同时对促进传统旅游产业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扩大皖南油菜种植,尤其是偏远古村落油菜的发展,对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休闲旅游等具有重要价值,对当地的经济转型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油菜 休闲农业 旅游 示范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硼肥对油菜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摘要: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不同时期叶面喷施不同次数硼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硼肥能明显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改善产量结构性状。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次数和不同数量的硼肥后,油菜籽粒产量增加2.28%~15.20%,平均增产10.64%,越冬期+蕾薹期+盛花期3次喷硼效果最好。扣除用工费和硼肥成本,经济收益增加159~1 059元/hm~2,施肥产投比达5.08~26.13。

关键词: 油菜 硼肥 叶面喷施 产量 经济效益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油菜钾肥施用效果及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2009连续4个年度在安徽省冬油菜生产区布置油菜钾肥肥效试验73个,研究施用钾肥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油菜籽粒相对产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关系,确定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油菜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钾后油菜平均产量达2 558 kg/hm~2,比不施钾增产509 kg/hm~2,增产率为28.1%。施钾每公顷平均增收1 349元,67.1%的试验点产投比>2.0,施钾收益显著。13.7%的试验点施钾后增产不增收。以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将土壤速效钾分为"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个等级,处于各等级的土壤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7%、17.8%、65.8%、6.8%和6.8%,对应的丰缺指标分别为<30、30~60、60~110、110~140和>140 mg/kg。此研究建立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可为安徽省冬油菜的钾肥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徽 油菜 钾肥效应 土壤速效钾 丰缺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