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木瓜蛋白酶对丝素蛋白的降解作用研究

北方蚕业 2015

摘要: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被广泛地用于生物材料。本研究以废蚕茧为原料,通过脱胶、溶解、透析、浓缩等步骤制备了丝素蛋白溶液,再用木瓜蛋白酶降解丝素蛋白,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丝素蛋白多肽的鉴定,探讨pH、温度及酶活等因素对木瓜蛋白酶降解丝素蛋白影响。结果表明:在pH8~9、温度60~70℃,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为20~25U时丝素蛋白水解效果较好,酶的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本研究为开发丝素蛋白在食品、化妆品中的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蚕茧 丝素蛋白 木瓜蛋白酶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菜籽饼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试验日粮采用发酵菜籽饼等能等蛋白替代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的应用效果。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生长阶段:Ⅰ组发酵菜籽饼替代30%豆粕,Ⅱ组发酵菜籽饼替代60%豆粕;育肥阶段:Ⅰ组发酵菜籽饼替代50%豆粕,Ⅱ组发酵菜籽饼替代100%豆粕。分别考察两阶段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变化。生长阶段发酵菜籽饼替代30%豆粕和育肥阶段发酵菜籽饼替代50%豆粕对猪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改善了机体蛋白质和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组成,促进机体生长发育。采用混菌发酵菜籽饼能够有效改善菜籽饼的饲用品质,提高了菜籽饼在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但适宜的添加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发酵菜籽饼 生长肥育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茶业通报 2015

摘要:茶园生物防治在降低茶叶农药残留和维护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天敌-害虫-植物三者的互作关系、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四个方面着手,探讨了近年来我国茶园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茶园天敌 微生物制剂 植物源农药 动物源农药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哒螨灵和仲丁威对稻飞虱的联合毒力测定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筛选防治稻飞虱的良好药剂配方,采用玻管药膜法测定哒螨灵和仲丁威对稻飞虱的联合毒力,并加工成悬乳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哒螨灵对灰、褐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0.252、0.744 mg/L,仲丁威对灰、褐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10.541、7.255 mg/L;哒螨灵和仲丁威按质量比1颐1、1颐2混配对灰飞虱共毒系数分别为141.85、125.04,增效作用明显;按质量比1颐1、1颐2、1颐4混配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0.67、189.57、148.70。35%哒螨灵·仲丁威悬乳剂175 mg/L施药后3、5、7、10 d校正防效分别为93.7%、87.2%、89.0%和82.5%,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结论]哒螨灵和仲丁威组合是防治稻飞虱的良好药剂。

关键词: 哒螨灵 仲丁威 联合毒力 稻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安徽省蚕桑产业升级发展

中国蚕业 2015

摘要:从安徽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安徽省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并针对安徽省蚕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组织、拓展蚕桑丝绸材料的应用领域、开创多元化的丝绸应用前景等蚕桑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以期安徽省蚕桑产业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乘着"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东风,转换行业发展动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安徽省 蚕桑产业 经济新常态 一带一路 潜力 瓶颈 升级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华皖267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该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华皖267的主要征特性及其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为华皖267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播玉米 华皖267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个苜蓿品种不同生育期脂肪酸组成分析

中国奶牛 2015

摘要:本研究对20个不同品种和生育期的苜蓿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苜蓿脂肪酸以α-亚麻酸为主,亚油酸和棕榈酸次之,油酸和硬脂酸较少;生育期显著影响苜蓿脂肪酸含量,α-亚麻酸和亚油酸总量在盛花期达到最大,亚油酸在现蕾期最大;不同品种间脂肪酸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苜蓿 生育期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茶园土壤氟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360 kg?hm?2(T1)、施氮720 kg?hm?2(T2)处理下茶园土壤无机氮、p H、各形态氟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探讨茶园施氮对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园施氮后短期内(20~3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降低;长期(45~5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的降低作用减弱,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的含量增加;在试验结束时(164 d),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降低,T2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增加。2)0~20 cm茶园土壤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与NH4+-N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P<0.01),20~40 cm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与NO3?-N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土壤p H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3种形态氟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铁锰结合态氟与交换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水溶态氟均无显著相关性。3)春茶前后施氮可以降低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但未达显著水平。T1处理新梢氟含量的降低值为夏茶(25.15~27.95 mg?kg?1)>秋茶(21.06~24.31 mg?kg?1)>春茶(18.58~21.03 mg?kg?1),T2处理的降低值为秋茶(18.64~22.34 mg?kg?1)>夏茶(7.79~14.14 mg?kg?1)>春茶(3.52~7.30 mg?kg?1)。春、夏、秋茶树新梢氟含量主要受0~20 cm土壤无机氮和20~40 cm土壤p H的影响。因此推测施氮通过影响茶树根系氟的吸收和氟在叶片中的累积过程调控茶树新梢氟含量,该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施氮技术降低茶园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氮肥 茶园土壤 茶树新梢 氟形态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豆科作物的光合生理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豆科作物作为林果行间套种作物的适宜性,于2014年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对4种豆科作物的耐阴能力及其光合生理进行了研究。测定全光和弱光处理(全光的48%)下豆科作物在初花期的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光合色素含量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 BPCase)活性,监测其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结果表明:弱光使供试作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不同程度地向耐阴植物变化;弱光还使供试作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Ru BPCase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而胞间CO2浓度显著上升;遮阴后,乌豇豆(Vigna cylindrica)和绿豆(Vigna radiata)的叶绿素(Chl)a和Chl b含量显著增加,Chl a/b值显著降低,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和望江南(Senna occidentalis)的光合色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弱光使供试作物茎变细,侧枝数减少,生物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降低,根冠比降低,根瘤量减少,叶片变小变薄,叶片数减少,叶面积指数降低;弱光胁迫下,大猪屎豆不开花,望江南只开花不结实,而绿豆和乌豇豆开花数减少,花期缩短,种子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供试作物的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得出它们的耐阴能力排序是:乌豇豆>绿豆>望江南>大猪屎豆,其中乌豇豆和绿豆适宜与林果套种,而望江南和大猪屎豆不适宜套种。

关键词: 豆科作物 遮阴 光合特性 光合色素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山竹笋玻璃罐头加工工艺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以当地山竹笋为主要原料,结合产区企业生产条件,研究了蒸汽常压杀菌排气、不同油封处理和笋丝褐变防控等生产工艺,获得了即食山竹笋玻璃罐头加工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笋丝呈淡黄色、笋肉脆嫩,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卫生标准。

关键词: 山竹笋 即食笋丝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