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鸭胚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与培养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的体外培养、传代和冻存技术,选用11胚龄番鸭胚,2.5g/L胰蛋白酶消化,原代MDEF于含100 mL/L血清的DMED培养液中培养;研究热、冷两种消化方法对MDEF消化密度及活率的影响,探讨不同血清浓度对MDEF生长、冻存活性的影响,以及离心对MDEF传代和复苏时细胞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胰酶消化法获得了MDEF,细胞贴壁紧密,生长良好;冷消化得到的原代MDEF密度和活率均高于热消化;血清浓度在20mL/L~100mL/L范围内,浓度越高MDEF生长速度越快;血清浓度显著影响MDEF复苏的活率;MDEF冻存液中DMSO∶血清∶培养液比例为1∶2∶7冻存效果良好;在MDEF传代和复苏过程中去除离心操作,不仅可简化操作,细胞活率也有一定提高。本研究建立了MDEF的原代分离和培养方法,为适用于番鸭相关研究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 MDEF 消化方式 血清浓度 冻存 离心 细胞活率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户技术选择——基于安徽省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对安徽省农户实地调研微观数据基础上,分析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以及在感知气候变化条件下影响其选择农业生产技术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植规模、技术选择偏向指数、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地形情况、农户对气象服务满意度;而农户在感知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其技术选择则受户主年龄的平方、户主受教育程度、人均农业补贴、技术选择偏向指数、种植年限的平方、是否接受过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培训、农户对气象信息的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


发酵菜籽饼用作肥育猪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养猪 》 2015
摘要:为研究微生物混菌固态好氧发酵菜籽饼并评价其在肥育猪上的营养价值,选择植物乳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混菌固态好氧发酵菜籽饼,制得发酵菜籽饼,选择3头(75±1.34)kg健康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杜长大杂种阉公猪,采用指示剂法进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试验;试验期共3期(27 d),每期试验包括4 d预试期、3 d粪尿收集期和2 d回肠食糜采集期,在3个时期内依次饲喂普通菜籽饼、发酵菜籽饼和酪蛋白为唯一蛋白质来源的半纯合饲粮,在各试验期内3头猪饲喂相同饲粮,酪蛋白用于测定内源氮损失,对发酵菜籽饼进行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显示,最优发酵条件下测得硫苷、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的降解率分别为67.26%、60.38%和53.24%,粗蛋白质和小肽含量分别提高2.74和2.4个百分点。发酵菜籽饼组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12.11和10.99 MJ/kg,显著高于普通菜籽饼组。发酵菜籽饼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比普通菜籽饼组分别显著提高7.67%和13.66%;回肠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分别为79.38%和86.67%,均显著高于普通菜籽饼组。除缬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外,发酵菜籽饼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菜籽饼组(P<0.05)。说明混菌固态发酵有效地改善了菜籽饼的饲用品质,显著提高了菜籽饼养分消化利用率。


皖南花猪与大约克猪胴体及肉质性状比较研究
《养猪 》 2015
摘要:为了比较皖南花猪和大约克猪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试验选取皖南花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对胴体性状、背最长肌的部分肉质性状和16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方面,皖南花猪的屠宰率、腿臀率、眼肌面积分别低于大约克猪0.91个百分点(P<0.05)、6.62个百分点(P<0.01)、26.2 cm2(P<0.01)。皖南花猪的皮厚、背膘厚分别高于大约克猪5.44 mm(P<0.01)、16.54 mm(P<0.01)。在肉质性状方面,皖南花猪的失水率、水分含量、L、a、b分别低于大约克猪7.32个百分点(P<0.01)、0.24个百分点(P<0.05)、5.43(P<0.05)、1.52(P<0.05)、0.13(P<0.05)。皖南花猪的肌内脂肪高于大约克猪1.51个百分点(P<0.01)。皖南花猪的p H2显著高于大约克猪0.28(P<0.01)。在氨基酸含量方面,皖南花猪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5),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结论:大约克猪在屠宰性能方面优于皖南花猪,皖南花猪在肉质性状方面优于大约克猪。
关键词: 皖南花猪 大约克猪 胴体性状 肌肉品质 氨基酸含量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营养盐水平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亦发生较大改变[1,2]。巢湖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大型浅水湖泊,不断接纳来自合肥市和肥西县等地区的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近年来出现水质急剧下降、蓝藻水华频繁暴发的情况。目前针对其浮游生物,尤其是藻类群落结构变化,已有不少报道[3,4]。早在20世纪50年代,陆艾五[3]首次科学记载了巢湖蓝藻水华(湖靛)的主要种类,即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ing为主,并伴有少数鱼腥藻Anabaena。至21世纪初,Deng


牛磺酸与L-肉碱对异育银鲫生长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 2015
摘要: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牛磺酸1000、2000、3000mg/kg,L-肉碱100、200、300mg/kg,制成6种饲料,再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共7种饲料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bio)8周。结果显示,各组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部分试验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特定生长率有显著上升,其中牛磺酸1000mg/kg组和L-肉碱200mg/kg组的饲料利用及生长效果最佳。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维生素E、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等抗氧化指标均受到添加剂的显著影响,并且大多在牛磺酸1000mg/kg组和L-肉碱200mg/kg组变化最为显著。结果表明,生长性能的变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bio) 牛磺酸 L-肉碱 生长 抗氧化


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对青脚麻鸡氮利用效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配比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青脚麻鸡氮利用效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600只青脚麻鸡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及Ⅰ、Ⅱ、Ⅲ、Ⅳ、Ⅴ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其中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比例依次为0.5%∶0.5%、0.33%∶0.66%、0.25%∶0.75%、0.66%∶0.33%、0.75%∶0.25%,试验期56d。结果表明,Ⅳ组与其他各组相比,青脚麻鸡的血氨浓度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Ⅳ、Ⅴ组青脚麻鸡血浆中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Ⅰ~Ⅴ组青脚麻鸡血浆和肠道内容物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Ⅳ组青脚麻鸡血浆中白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浆中总蛋白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0.66%∶0.33%的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青脚麻鸡的氮利用效率和血液生化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