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reeding(模糊匹配)
342条记录
优质耐贮运番茄新品种皖粉5号的选育

安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皖粉5号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地1999年育成的番茄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早熟、易坐果,口感好,风味浓,果表厚,耐运输。适宜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 番茄 皖粉5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文昌鸡的提纯选育及选择作用下基因组DNA的RAPD比较分析

中国家禽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对海南文昌鸡的提纯选育效果分别从外貌、体重、体型及基因组结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基础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选育第三世代公母鸡青喙青胫率分别为0和0.09%,下降了7.4%和4.57%;杂羽率分别为18.22%和8.67%,下降了53.75%和26.52%;各体尺指数及体重均与文昌鸡的地方品种标准相接近。运用RAPD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第三世代群体平均相似系数为0.8103,较0世代的鸡群(0.7743)有所提高。运用RAPD分析可基本反映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变异。

关键词: 文昌鸡 选育 RAPD 遗传相似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标记辅助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 2004

摘要:DNA标记辅助选择(简称MAS)为猪的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性方法。本文将从MAS的原理和实施方案、猪的基因图谱、猪育种中的若干重要DNA标记、MAS应用效果的理论研究和MAS应用实践等方面,综述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DNA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05

杂交水稻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 10 5 (协优 80 1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 80 19(780 3 9 轮回 42 2 )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 ,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好、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 ,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 ,2 0 0 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皖稻105(协优801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粳稻新组合皖稻76

杂交水稻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优质不育系爱知香A与恢复系MC2 0 5 1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粳新组合皖稻 76(爱优 5 18)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省肥、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 ,2 0 0 4年 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皖稻76(爱优518)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选育与开发

中国草食动物 2004

摘要:皖系粗毛型长毛兔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粗毛型长毛兔。对该品系兔的育成历史、品系育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技术难点、创新点 ,以及品系的性能特征做了介绍 ,并针对安徽省毛兔发展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皖系 粗毛兔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4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豆 2 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以 (山东 85 0 2×南 88-2 17)× (蒙 84-2 0×阜 812 8-1)通过有性复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大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 3 0 44 .1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7.17%。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2 992 .2 0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9.5 5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 ,蛋白质含量 46.2 0 % ,脂肪含量 2 1.2 2 % ,生育期 10 3d ,籽粒大 ,商品性好。 2 0 0 3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豆 2 4号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皖豆24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种皖杂5号选育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棉花新品种皖杂 5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 ;阐述了其丰产稳产性以及优良的纤维品质 ;简要介绍了皖杂 5号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棉花 皖杂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型西瓜新品种“秋艳”的选育

安徽农学通报 2004

摘要:秋艳瓜为W86×W938组合品种,单瓜重1.5~2.5kg,中心含糖量13%,抗病性强,易座果,耐贮运。

关键词: 小型西瓜 秋艳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江棉区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一代棉花在沿江棉区推广面积日益扩大 ,对棉花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技推广部门和棉农对杂交一代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缺乏全面地了解 ,致使育苗效果不好 ,出现种子质量方面的纠纷。为此 ,笔者详细介绍了营养钵育苗的苗床准备、播种、管理和移栽技术。

关键词: 棉花 营养钵 育苗 移栽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