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稻14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4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 874.6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0.9%;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25.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5.3%。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3级),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好,12项米质指标中有11项达到一级或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08 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BLUP)基本原理、估计模型、基本步骤、优点、注意问题、基于BLUP估计育种值的综合指数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综述了其在猪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的选育
《杂交水稻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892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培矮64S的变异单株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1892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均为99.97%;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5℃),在合肥不育期30 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60%以上;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抗;米质优,达国标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3级标准;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皖稻153(1892S/RH003)于2005年1月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
杂交中粳皖稻8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8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中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适宜于在江淮沿江地区推广的杂交中粳新组合。
秋水仙素诱导产生花生早熟突变体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皖花4号”种子萌发后,采用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其幼根。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获得大量染色体加倍的根尖细胞,但是这种性状不稳定,在幼根随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诱导处理产生一些花生性状变异,从中筛选获得一些早熟后代材料,一些材料已经稳定成早熟品系。
栝楼组织培养及非试管苗快繁技术研究
《中国瓜菜 》 2006
摘要:对栝楼茎尖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素浓度对其芽丛的形成、分化及根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栝楼茎尖组织培养的最佳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是MS+6-BA1.5mg/L+IBA0.3mg/L+NAA0.05mg/L、MS+6-BA1.0mg/L+IBA0.3mg/L+NAA0.05mg/L和1/2MS+IBA0.5mg/L。利用栝楼组培苗在隔离网棚中抽出的匍匐茎进行非试管快繁育苗,可低成本、快速繁育出栝楼优质种苗,其中以9-10月份繁出的种苗在当年假植中形成的地下块茎最大,定植当年坐果率、经济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