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reeding(模糊匹配)
342条记录
安徽省超级稻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展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回顾了自1996年我国启动超级稻研究以来,安徽省在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对超级稻品种(组合)Ⅲ优98、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丰两优1号、协优9019、K优52、双优4183、70优9号的选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了在超级稻高产理论和技术研究滞后、超级稻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超级稻育种与生产销售环节脱节3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徽省应进一步加强超级稻育种攻关、与超级稻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和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超级稻 品种选育 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选育

大豆通报 2007

摘要:杂优豆1号(皖豆25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7年以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016组配的杂交大豆新组合,这是世界上第二个通过正式审定、可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大豆杂交种。2002—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91.16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5.3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7.28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9.14%。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的优点,蛋白质含量43.56%,脂肪含量18.96%,生育期111 d,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中熟品种种植。

关键词: 杂交大豆 杂优豆1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棉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江西棉花 2007

摘要:杂交棉制种技术关系到杂交棉种的成本、杂交种的纯度,影响到杂交棉产量的高低和植棉的经济效益。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只有采取高效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棉的增产潜力,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形成杂交棉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利用于棉花制种和生产。

关键词: 杂交棉 高效 制种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徽两优3号

杂交水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徽两优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316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徽两优3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Xa21基因杂交水稻选育和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06 CSCD

摘要:通过基因枪转基因方法和双质粒共转化体系将Xa21基因转入优良恢复系明恢63,得到转基因系M12和M22,并进一步做田间试验、新品种选育和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M12和M22对中国的所有白叶枯病小种都表现出高度抗性,但与原受体品种明恢63相比,农艺性状上有许多变异,主要表现在: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差,与珍汕97A的配合力显著降低;但与温敏不育系(X07S、056S)配组的F1有较好的田间表现。通过多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功地将Xa21基因从M12株系转到保持系80-4B和不育系80-4A中,得到抗白叶枯病的皖21B和皖21A。并利用皖21A不育系选育出优良杂交组合抗优97(皖21A×R-18),该组合在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米质优良。对不同世代和不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品系进行白叶枯病鉴定和Southern分析表明:Xa21基因都能稳定遗传和正常表达,连续16代的种植并没使其白叶枯病的抗性减弱或丧失,而且不论Xa21基因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都有相同的抗性表现。对大鼠和小鼠的饲喂试验表明:转基因大米实质上等同于非转基因大米,是安全无害的。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Xa21 白叶枯病抗性 田间试验 育种 食用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杂交籼稻30年的育种和生产发展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回顾了安徽30年来的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发展历程,分别概述了3系杂交籼稻和2系杂交籼稻的品种选育情况并对其产量优势作了比较,提出了挖掘杂交籼稻增产潜力的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3系杂交籼稻 2系杂交籼稻 育种 发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7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7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耐寒早籼新品种。2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6 562.5 kg/hm2,比对照竹青增产0.45%;苗期耐寒性强,全生育期107 d;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关键词: 皖稻179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BLUP)基本原理、估计模型、基本步骤、优点、注意问题、基于BLUP估计育种值的综合指数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综述了其在猪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BLUP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农华优808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华优808系合肥新隆水稻研究所用M98A与MR0208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全生育期134 d,比汕优63早熟2~4 d;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平均单产8.73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2%;抗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宜在安徽省作早熟中稻种植。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农华优808 特征特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901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自育恢复系9019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耐旱性强、氮肥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定名为皖稻107号,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协优9019 特征特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