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0%吡虫啉防治栗绛蚧的药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4种杀虫剂对栗绛蚧越冬若虫和初龄若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杀虫剂和不同施药时间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 ,10 %吡虫啉WP 10 0 0倍液在栗绛蚧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好 ,杀虫率达 92 .2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2.25%农地乐乳油防治枣瘿蚊的田间药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3种杀虫剂对枣瘿蚊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5 2 .2 5 %农地乐乳油有较明显的杀虫效果 ,药后 3~ 7d ,其防效均达到 90 %以上
关键词: 枣树 52.25%农地乐乳油 枣瘿蚊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城大豆疫霉菌的鉴定及其生理小种
《植物病理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蒙城县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类似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的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 ,在春大豆蒙城早熟青豆病株上分离到 2株疫霉菌 PMC1、PMC2和一些 Fusarium spp.,在夏大豆上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为 Pythium spp.和 Fusarium spp.,未分离到疫霉菌。根据疫霉菌分离物 PMC1和 PMC2形态和生理学特征以及对大豆的专化致病性 ,2个分离物被鉴定为大豆疫霉菌 (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应用国际通用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 ,PMC1和 PMC2的毒力公式分别为 1b,1d,3a,3c,5 ,7和 1b,1d,4 ,5 ,为新的小种类型 ,定名为中国 6号小种、中国 7号小种 (CNR- 6和 CNR- 7)。这是首次报道大豆疫霉菌在我国淮北地区存在。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及防制方法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在青阳、滁州等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部分发病鸡场现场调查 ,了解鸡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 ,剖检死亡鸡只 ,随机抽样测HI效价 ,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 ,包括HA、HI以及中和实验 ,确诊为非典型新城疫 ,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母源抗体、免疫方法以及免疫抑制病等方面的防制实验
关键词: 非典型新城疫 HA(血凝试验) HI(血凝抑制试验) 母源抗体 中和实验 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及负氧离子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臭氧及负氧离子气体常温果蔬保鲜法 ,是使库房内空气臭氧化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特性杀灭果蔬表面、窖内及贮藏器具上的细菌、真菌及病毒 ,氧化分解果蔬在贮藏期释放出的乙烯、乙醇等有害气体 ;利用负氧离子强穿透力进入果蔬体内抑制呼吸 ,起到延缓果蔬后熟 ,延长贮存期及货架期的作用。该方法有操作简便易学、能耗低、成本少、一次性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 ,适合家庭农场及小型化贮运专业户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