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籼250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籼250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稻品质标准;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380.5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1%,一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8.0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8.29%;白叶枯抗性3~5级,稻瘟病抗性5~7级,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抗倒性好。全生育期135~140 d,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基本苗100万~120万/hm2。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安徽省超级稻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展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回顾了自1996年我国启动超级稻研究以来,安徽省在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对超级稻品种(组合)Ⅲ优98、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丰两优1号、协优9019、K优52、双优4183、70优9号的选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了在超级稻高产理论和技术研究滞后、超级稻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超级稻育种与生产销售环节脱节3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徽省应进一步加强超级稻育种攻关、与超级稻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和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等建议。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徽两优3号
《杂交水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徽两优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316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选育
《大豆通报 》 2007
摘要:杂优豆1号(皖豆25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7年以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016组配的杂交大豆新组合,这是世界上第二个通过正式审定、可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大豆杂交种。2002—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91.16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5.3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7.28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9.14%。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的优点,蛋白质含量43.56%,脂肪含量18.96%,生育期111 d,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中熟品种种植。
基因突变在家蚕育种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利用家蚕基因突变在家蚕限性品种、致死性品种、丝质相关方面以及一些特殊资源创新利用等家蚕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利用基金突变在家蚕育种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