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剂量UV-B辐射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UV-B辐射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测定低剂量UV-B辐射对轮虫种群动态及有性生殖的刺激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低剂量UV-B辐射能对轮虫试验种群动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辐射间隔时间在12h以下时,雄轮虫种群和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种群的高峰值均比对照组提前1d出现;当辐射间隔时间为12h时,轮虫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高出对照组近9个百分点,休眠卵日产量的高峰值达259ind./10m.ld,总产量达496ind./10m.l1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休眠卵日产量的高峰值较对照组提前1 d出现。[结论]适宜的低剂量UV-B辐射后,轮虫形成休眠卵的时间相对集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油菜施肥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安徽省油菜生产建立高效施肥技术体系。[方法]于2008年对安徽省油菜主产区进行了油菜农民习惯施肥调查,进而分析了安徽省油菜施肥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肥东县、肥西县、贵池区、宣城市、广德县、居巢区、南陵县和六安市的油菜平均产量分别为2 073.40、2 177.40、2 022.40、2 187.60、1 755.30、2 415.40、2 272.70和1 605.30 kg/hm2。安徽省油菜种植中N、P2O5和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98.60、56.10和48.60 kg/hm2,施用比例为1.00∶0.29∶0.25。目前,安徽省油菜施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机肥用量低,施肥模式单一;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施肥技术落后;缺少必要的施肥技术规程。[结论]安徽省应增加有机肥的用量,调整肥料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特点及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自然气候和水资源特点,并分析了干旱的季节规律、原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包括种植业的节水模式调整、适合本地区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措施、污水治理利用以及本地区水资源的管理等适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排泄物中氧氟沙星含量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鸡排泄物中氧氟沙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将鸡粪尿混合物样品用醋酸甲醇溶液浸提,流动相为乙睛-三乙胺磷酸溶液(10∶90)。荧光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50.00μg.g-1,最低检测限为0.01μg.g-1;批内变异系数(CV)≤7.55%,批间CV≤10.47%;添加回收率在76.00%~87.91%之间。建立的方法满足鸡粪尿混合物中氧氟沙星的残留检测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钾肥在安徽沿江地区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芜湖县进行田间试验以研究安徽沿江地区土壤的钾素状况和施钾效应。[结果]当氮肥施用量为220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分别比对照增产4.73%、9.46%和12.78%。当氮肥施用量为286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的最高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5.61%。新复极差测验表明,高氮高钾处理的增产幅度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同等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达52.56%,表观平衡出现微亏8.42 kg(K2O)/hm2;常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明显下降,表观平衡出现盈余41.10 kg(K2O)/hm2。水稻收获后土壤缓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水稻种植前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不一。[结论]在氮肥相应增加的基础上,该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为169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解析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并探讨其差异。[方法]以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皖麦44和弱筋小麦皖麦48为供试品种,应用粉质仪测定3个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结果]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小麦粉吸水率分别为63.2%、55.8%和55.0%,其中强筋小麦粉的吸水率最高。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随着筋力的减弱而缩短,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形成时间分别为5.8、5.5和1.5 m in。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10.7、7.2和3.6 m in。小麦粉的面团弱化度随着筋力的减弱而增加,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弱化度分别为29、41和91。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评价值分别为105、85和44。[结论]试验得到的粉质参数较好地反映了供试小麦品种的筋力,该测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水层节水灌溉丰产沟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产量和土壤培肥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丰产沟内秸秆还田对第一年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都不明显,但对第二年水稻产量的影响明显,秸秆还田比对照增产6.3%~8.8%。后茬油菜,秸秆还田产量提高3.0%~4.0%,以单位面积计算产量,施用小麦、油菜秸秆处理水稻产量增产11.7%~27.7%,油菜产量增产16.6%~17.7%。水稻NPK吸收量,秸秆还田处理N增加6.8%~12.6%,P增加11.4%~22.4%,K增加21.0%~27.0%。试验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7%~6.6%,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4.9%~9.1%。
关键词: 无水层灌溉栽培 秸秆还田方式 水稻、油菜产量 养分吸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保持系不同器官的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获得差异蛋白质组的重要信息。方法:采用SDS-PAGE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和苗期叶片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