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M型杂交大豆新组合HS9816高产原因及栽培技术研究
《大豆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采用从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中筛选出的高产优质多抗组合HS9816为材料 ,设置播期、密度、施肥三个因素、12个栽培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表明 :壮秆、抗倒伏、多分枝 ,且有偏长的生殖生长期是杂交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叶面积增长前期快、中期稳、后期回落慢以及适时封行的动态是杂交大豆群体取得高产的主要生理指标 ;在中上等肥力水平田块 ,实施早播、稀植 (15万株 /hm2 )、再增施肥料是每公顷获得子粒产量 375 0kg的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诱导家蚕ZZWW型三倍体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蚕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试验以探讨ZZWW型四倍体雌蚕在减数分裂中性染色体行为为目的 ,用玉泽的过冷却处理方法诱发的四倍体雌蚕 (ZZWW )与带有伴性赤蚁基因的二倍体雄蚕 (ZschZsch)交配 ,发现有ZZWW型三倍体发生。根据ZZWW型三倍体发生 ,分析四倍体雌蚕减数分裂中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遗传学行为及ZZWW型三倍体蚕的形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培养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的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在 2种培养液、2种培养条件下 ,采用封闭式培养方法培养蛋白核小球藻 ,结果表明 :2 8℃、30 0 0lx条件下 ,蛋白核小球藻在Ⅰ号培养液中培养的效果优于在Ⅱ号培养液中培养的效果 ;2 5℃、2 0 0 0lx条件下 ,蛋白核小球藻在Ⅱ号培养液中培养的效果优于在Ⅰ号培养液中培养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已建立的有关油菜籽 (饼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综合考察其方法原理和实践经验 ,并重点就这些方法中影响硫甙分析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使获得的结果更加可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谷储藏过程中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现有国标稻谷储存控制指标角度研究了不同年份储藏稻谷的粘度、脂肪酸值、发芽率、发芽势的变化曲线 ,还研究了不同年份储藏稻谷的脂肪氧化酶Lox - 3活性、直链淀粉的含量、胶长、酸度、碱消值、电导率、丙二醛的含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并对所测定的项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获得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储藏稻谷中 ,粘度、脂肪酸值、发芽率、脂肪氧化酶Lox - 3活性、直链淀粉的含量、酸度、电导率、丙二醛呈显著相关。随着储藏时间延长 ,粘度、脂肪氧化酶Lox - 3活性、发芽率、发芽势、直链淀粉含量均下降 ;而脂肪酸值、酸度、丙二醛的含量、电导率则明显增加 ;胶长、碱消度无明显的变化。研究稻谷储藏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 ,目的在于探索稻谷耐储藏评价的新的理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电子杂交定位及基因预测
《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3 CSCD
摘要: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根据中国水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中的跨叠克隆Contig10968,成功地将与Ben/ben共分离的RAPD标记OPG18/972和OPG18/943步移延伸至8138bp和8103bp。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电子杂交将OPG18/972和OPG18/943及步移后的序列定位于第2染色体150.5cM处,进一步将Ben/ben初步定位于第2染色体150.5cM处。通过ORF、启动子及基因预测软件分析,Ben可能是编码某种受体蛋白的基因或者催化6-OH-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类似淀粉合成酶的基因,而ben可能是Ben的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