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quality(模糊匹配)
307条记录
氮钾配施对生姜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钾配施对生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可有效提高生姜块茎维生素C、可溶性糖、还原糖及蔗糖含量,明显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生姜的内在和外观品质

关键词: 生姜 平衡施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多抗黄瓤小西瓜“丽兰”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丽兰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006年育成的优质多抗黄瓤小西瓜新组合。其熟性极早,全生育期81~83 d,果实发育期27~28 d。单瓜重2.5 kg左右,爬地栽培产量约52 500 kg/hm2,春大棚长季节栽培可达67 500~75 000 kg/hm2。植株生长势强,抗枯萎病、疫病、炭疽病。早春保护地栽培极易坐果,果实高圆形,花皮,黄瓤,瓤细嫩多汁酥脆,中心含糖量12.5%~13%,中边糖梯度小,品质及口感极好。

关键词: 西瓜 丽兰 黄瓤 优质 多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250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籼250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稻品质标准;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380.5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1%,一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8.0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8.29%;白叶枯抗性3~5级,稻瘟病抗性5~7级,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抗倒性好。全生育期135~140 d,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基本苗100万~120万/hm2。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绿优1号

杂交水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优1号(皖稻121)是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用绿3A(皖稻123)与优质常规稻皖稻99配组育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5027)。该组合在鄂、豫、皖、苏、浙、赣、闽等省种植,均表现高产、优质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绿优1号(皖稻121)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皖稻19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99(2301S/3401)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两系杂交晚籼稻 皖稻199 优质 无公害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研究钾肥不同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追施时期后移,虽然降低了强筋小麦的产量,但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钾肥追施时期以拔节期为宜。

关键词: 钾肥 追施时期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肥用量和品种对结球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硫酸钾、氯化钾2种钾肥在0、100、200和300 K2O kg.hm-24种用量下对结球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显著地提高结球甘蓝产量、Vc含量,增幅与钾肥用量和土壤性质有关。在钾肥适宜用量范围内,结球甘蓝施用氯化钾比硫酸钾可获得更高的产量效应、施肥效益和产品品质的改善。钾肥可提高结球甘蓝营养元素含量,但不同钾肥用量处理间有明显差异。硫酸钾处理叶片养分含量比氯化钾高,氯化钾有利于磷、钾养分吸收,而硫酸钾有利于钙镁和铁锰养分的吸收。从本试验结果可以推断,氯化钾可作为结球甘蓝等叶菜类蔬菜优先选择的钾肥肥源。

关键词: 硫酸钾 氯化钾 用量 结球甘蓝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的生理特性及其农艺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9019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氮素利用率高等特性。安徽省2年中籼区试,平均产量9022.5kg/hm2;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产量8346.75kg/hm2。2005年肥东县133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理论产量达12171kg/hm2。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审。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籼稻 协优9019 高产 优质 抗逆 生理特性 农艺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优质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4年安徽省推广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理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籼稻的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粒长与垩白度、粳稻的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粒长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与透明度、碱消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籼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碱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籼稻垩白粒率、粒长、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5%;粳稻垩白粒率、精米率、粒长、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7.6%。从改善垩白、长宽比和精米着手,筛选垩白小、长宽比适当、精米率较高的品种,籼稻兼顾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粳稻兼顾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对提高籼、粳稻米综合品质会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稻米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冬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相关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2002~2004年度我国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品质测定结果,对185份小麦样品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和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年所选育的新品种(系)容重基本达标,蛋白质含量并不低于国外小麦,但蛋白质质量和面筋质量较差,品质性状不太协调,多数属于中筋或中弱筋类型。蛋白质与湿面筋、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强筋组和总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相关不显著,表明强筋小麦改良更应注重提高蛋白质的质量。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抗延阻力、拉伸面积大多呈极显著正相关;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抗延阻力、拉伸面积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沉淀值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