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quality(模糊匹配)
307条记录
长枝修剪对NJC19黄桃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连续2年对NJC19黄桃进行长枝修剪试验,对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短枝修剪技术相比,经过长枝修剪后的树体叶面积增大,净光合速率提高;徒长枝比例降低,优质果枝率增加;一年生枝条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提高,树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得到提高,果实着色更加均匀。

关键词: NJC19桃 长枝修剪 树体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的氮素运筹技术,在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济麦20、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公顷产量9 000 kg以上)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纯氮307.5~322.5 kg(其中化肥氮270 kg)、基追比例10∶0~4∶6范围内,济麦20、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的增大而递增,并与此期追氮比例呈极显著简单直线正相关或二次曲线相关;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指标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烟农19和皖麦50的植株体内含氮量随生育进程而渐降,分蘖期最高,成熟期降至最低。以上结果说明,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氮素运筹方式以氮肥总量的40%~50%基施5、0%~60%拔节期追施为宜,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a的超高产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绿敏S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培育籼型优质光敏核不育系绿敏S。[方法]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用广占63S为母本,与含苯达松敏感基因的农林8号M系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绿敏S,2007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结果]绿敏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00%,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分别为99.84%和99.97%;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5℃),在合肥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60.00%以上;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感;米质优,5项主要指标达国标GBPT 17891-1999优质稻谷1级标准;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绿敏S/L24于2008年通过了安徽省续试。[结论]为选育优良的籼光温敏核不育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籼稻 苯达松敏感 光温敏核不育系 绿敏S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和2007年安徽省12个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从产量、品质、抗性方面考察了2006、2007年安徽省12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表现,结合品种的特征特性,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有望杂2号、稼元216和禾杂2号等几个品种,为安徽省棉花品种的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棉花品种 区域 产量 品质 抗性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地方优质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促进安徽省不同地区枣产业发展。[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安徽地方5个不同品种(或优株)的枣进行了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皖枣1号的感官品质最好,繁昌长枣的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381.01 mg/100 gFW、29.6%,泗枣1号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达0.409%。[结论]皖枣1号是最适合在安徽地区发展的优质鲜食枣。

关键词: 鲜食枣 品质性状 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间溶剂保持力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溶剂保持力与品质特征的关系。[方法]试验选用黄淮麦区近年来推广的具有较高产量的品种19个,分析了品种间4种溶剂保持力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4种溶剂保持力品种间在0.01水平有差异,乳酸SRC与蛋白质和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与硬度和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溶剂保持力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硬度呈显著相关;蔗糖溶剂保持力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溶剂保持力可作为品质分析的一项指标,用于早代选择。

关键词: 溶剂保持力 品质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法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土壤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拔节期叶面喷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获得了最高产量;适当增加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品质,以拔节期和抽穗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效果最佳。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以拔节期喷施氮肥为最佳氮肥运筹方法。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葱高效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岭大葱为材料,在施用等量磷肥的基础上,以2种氮肥水平(225和375kg/hm2)和3种钾肥水平(0、225和337.5 kg/hm2)组成6个氮钾肥处理,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大葱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大葱株高、分蘖数、葱白长、葱白粗和单株鲜重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6个处理中大葱的增产幅度为12.1%~17.6%;施钾能显著提高大葱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2种氮肥水平下,施钾分别增收7 088~9 800元/hm2和8 050~10 850元/hm2。[结论]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钾肥可提高大葱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葱 钾肥 产量 品质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K肥运筹方式对小麦N、K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促进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吸收累积,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但过量施K却降低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K的利用效率以及籽粒产量,以中量K肥全部基施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和较好的品质指标。K肥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K含量,N、K累积量和K的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以中量K肥3次施用处理的品质指标最高,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以中量K肥分2次施用处理为最佳K肥运筹方式。

关键词: 钾肥运筹 小麦氮、钾吸收利用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累积。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3∶0(N7/3)、5∶3∶2(N5/3/2)、3∶3∶4(N3/3/4)的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27%、29.88%和37.52%;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开花后植株氮积累量(r=0.765*)、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r=0.685*)和成熟期籽粒氮积累量(r=0.719*)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花后小麦植株氮素的同化量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条件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处理。

关键词: 小麦 烟农19 氮肥基追比例 氮素吸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