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quality(模糊匹配)
307条记录
安徽省育成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分析及育种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1983~2005年育成(审定)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16.5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71.0 kg/hm2;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平均为44.2%和20.1%。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减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丰两优1号优质栽培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栽插密度为19.07万穴/hm2。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稻米品质 丰两优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钾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均表现出随氮、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氮、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正交互作用。

关键词: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交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892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培矮64S的变异单株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1892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均为99.97%;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5℃),在合肥不育期30 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60%以上;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抗;米质优,达国标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3级标准;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皖稻153(1892S/RH003)于2005年1月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1892S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籼稻057的直链淀粉含量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种低直链淀粉含量(AC)的籼稻品种(R367、91499、盐恢559、恢527)作优质基因的供体,以产量配合力较强的三系籼稻恢复系057为受体轮回亲本,对高AC值的057进行回交改良。在回交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AC值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并对分子标记鉴定的Wx基因3种表达类型(GG、TT、GT)植株稻米的AC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GG型植株的稻米AC值高于20%;GT型的变化较大,为17.71%~28.48%;TT型的小于18%。经最小显著差数法(LSR)检验,3种基因型间AC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这种分子标记对稻米AC值的辅助选择是可靠有效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降低了057的AC值。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籼稻 直链淀粉含量 育种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黄瓤小西瓜品种秀雅

中国农村科技 2005

摘要:秀雅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001年育成的西瓜新品种.熟期早,全生育期82天~86天,果实发育期28天-30天.爬地栽培每亩产量3500千克左右;立架栽培每亩产量4000千克-4500千克.果实高圆形,单瓜重2千克~2.5千克,花皮,黄瓤,瓤细嫩、多汁、酥脆,晶质优,口感风味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较耐贮运.

关键词: 黄瓤小西瓜 优质 亩产量 品种 熟期 果实发育期 立架栽培 风味 口感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

中国茶叶加工 2005

摘要:研究了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萎凋能明显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使红茶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增加,增进红茶的滋味和汤色,但冷冻萎凋红茶的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均较低,尤其是β鄄葡萄糖酶活性较低,对红茶香气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冷冻萎凋 自然萎凋 工艺 PPO活性 红茶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强筋小麦皖麦38和中筋小麦皖麦44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子粒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植株体内N、P、K素含量与子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两种类型小麦的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不仅能显著提高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而且还能提高P、K的营养水平。植株体内N的含量除与吸水率和弱化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容重为负相关;皖麦38和皖麦44达到最高子粒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24.6 kg/hm2和207.5 kg/hm2,达到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88.5 kg/hm2和221.0 kg/hm2。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子粒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关键词: 施氮方式 土壤肥力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籼皖稻17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7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的籼粳亚种后代中间材料M89898为母本,扬稻4号作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在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有10项达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多年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一般在8.10 t/hm2以上,与对照汕优63相当。抗逆性强,高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轻,耐肥抗倒。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最适播种期为5月上旬。

关键词: 水稻 中籼 皖稻173 优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