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reeding(模糊匹配)
342条记录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皖杂棉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杂棉1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33为母本、TM-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在2007~2008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皖杂棉11号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33.0、1476.2、1312.7 kg/hm2,分别较对照皖杂40F1增产11.0%、9.4%、6.2%,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纤维品质优良。[结论]皖杂棉11号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性强,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皖杂棉1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宗淡水鱼的亲鱼培育技术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摘要:从亲鱼选择、培育池条件、放养密度、培育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大宗淡水鱼的亲鱼培育技术。

关键词: 亲鱼 大宗淡水鱼 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齿苋的栽培及其农业应用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马齿苋是一种集食用、药用和饲用为一体的新型经济植物,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结合马齿苋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马齿苋的栽培技术及其在养殖业、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并指出了现阶段马齿苋在农业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马齿苋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养殖业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糯N-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中籼糯N-2的选育经过及该品种的特征与特性,分析了其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中籼糯N-2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和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品种及新种质。【方法】以感病品种圣稻13、圣稻14为受体,以抗病品种镇稻88及高代抗病品系圣稻519为抗条纹叶枯病基因供体,采用自交改良和回交改良2种方法,利用与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H11-8、H11-12和H21进行辅助选择,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将Stv-bi(或其等位基因)转移到圣稻13、圣稻14品种中,培育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结果】通过2个自交混选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多份稳定抗条纹叶枯病材料;通过回交改良,获得携带Stv-bi的圣稻13回交稳定品系E01、E13、R107等6个。【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显著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建立了抗条纹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为今后开展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水产养殖是我国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长期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已出现了严重的种质退化现象,制约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就目前水产动物优良品种培育所采取的新方法进行概述。

关键词: 水产动物 育种 转基因 性别控制 杂交育种 细胞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蒙9803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蒙98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蒙9803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98年以洪引1号为母本,郑49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蒙9803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550.75kg/hm2,比对照品种中豆20增产1.14%,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4d,单株有效荚数36.8个,单株粒数67.1个,百粒重19.0g,籽粒蛋白质含量46.31%,脂肪含量19.69%,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蒙9803是高产、中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和黄淮海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蒙9803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615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早籼14为母本、Y13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6152007~2009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籼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419.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8.12%;2009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43.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9.12%。该品种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结论]该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好、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的特点,在安徽省双季稻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关键词: 早稻 早籼615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78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早籼78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78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早稻品种早籼14为轮回亲本,Gayabyeo为非轮回亲本,通过1次杂交和2次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7882005~2006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216.50kg/hm2,较对照竹青平均增产6.40%;2007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95.1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3.54%。该品种全生育期105d,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4月上旬,适宜在安徽省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作双季早稻种植。[结论]早籼788是1个中熟、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的早籼稻新品种。

关键词: 早稻 早籼788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茄子新品种“白茄3号”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白茄子新品种。[方法]以E06为母本、E98为父本配制成一代杂种,命名为白茄3号。并进行组合力测定试验、品比试验、安徽省区试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示范,并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了描述。[结果]组合力测定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白茄3号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4.35%和15.90%;区试试验结果表明,2009~1010年白茄3号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5.70%和19.30%。[结论]白茄3号果肉细嫩、极早熟、抗逆性较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才能夺取高产。

关键词: 茄子 白茄3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