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Wheat(模糊匹配)
246条记录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简要回顾了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引变剂量探测、突变后代种植和选择的做法 ,阐述了出现的变异类型和育种的进展 ,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看法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小麦 诱变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整体DNA导入冬小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提取蚕豆整体DNA ,用穗颈注射法将其从小麦穗颈部直接注入冬小麦植株体内 ,分别取不同处受体子代 (D2 代 )的植株根尖和幼穗做切片观察受体子代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受体子代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①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 ,与受体相同 ;②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均出现一定的异常 ,且分裂的各个时期都能发现畸变类型 ,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 (受体 ) ;③不同的处理类型畸变率不同。这些变异有可能与后代生物学特性有关。

关键词: 蚕豆 整体DNA 穗颈注射 冬小麦 染色体 畸变类型 畸变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小麦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制优化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在前茬作物玉米上 ,钾肥效应大于磷肥效应 ,而在后茬作物小麦上 ,磷肥效应大于钾肥效应。磷、钾肥在全年施肥量一定的情况下 ,以玉米重施钾肥 ,磷肥两季均施或在小麦上重施 ,效益最高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两熟制 优化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SDS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及GM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以 168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SDS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及GMP含量的品种间变异及 3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SDS沉降值与蛋白质含量、GMP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含量和GMP含量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被测普通小麦SDS沉降值的变幅为 2 3 .0~ 60 .0ml,变异系数为 17.14 ,蛋白质含量的变幅为 11.85 %~ 17.92 % ,变异系数为 9.2 0 ,GMP含量的变幅为 2 .79%~ 10 .89% ,变异系数为 2 6.5 5。

关键词: 普通小麦 SDS沉降值 蛋白质 GMP 品种间变异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性红黄壤施用白云石对小麦、红豆产量的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针对皖南酸性红黄壤“酸、瘠”特点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白云石对皖南酸性红黄壤的改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酸性红黄壤上施用白云石粉可改善土壤酸度状况 ,提高作物产量。小麦、红豆的增产效应与不同白云石施用量存在明显差异 ,施用110 0~ 2 5 0 0kg/hm2 白云石粉时 ,小麦、红豆生长发育状况较优 ,产量较高 ,经济效益最佳

关键词: 白云石 酸性红黄壤 小麦 红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皖麦44产量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以皖麦 44为供试材料 ,在安徽省农科院阜南基地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 :在安徽省淮北地区中等以上地力条件下 ,皖麦 44氮素用量以施纯氮 16 6 .2kg/hm2 为宜 ,产量可达 792 4.5kg/hm2 ;前氮后移 (中后期施氮量占30 %~ 40 % ) ,能促进群体的有效生长 ,改善群体和个体质量 ,增加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和粒重 ,显著地提高产量 ,以基施 136 .5kg/hm2 、拔节期追 5 8.5kg/hm2 、扬花期追 30 .0kg/hm2 最佳 ,产量可达 795 7.5kg/hm2 ;其次宜采用基施和拔节或抽穗期追肥的两促施肥法。前氮后移结合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生物激素能减少小花的退化 ,增加穗粒数 ,提高千粒重 ,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小麦 皖麦44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防效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通过盆钵栽培和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新型高效复配小麦专用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防效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并对小麦有较高的安全性。杂草株总防效为 6 5 .3 %~ 92 .7% ,鲜重防效为89.0 %~ 93.5 %。除草药肥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提高产量。盆栽试验增产 9.15 %~ 14 .5 % ,田间试验平均增产率为 9.15 %~ 14 .5 %。

关键词: 药肥 除草剂 复合肥 农田杂草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皖麦 43(皖 92 31 8)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 ,春性 ,一般单产 6 0 0 0~ 6 75 0kg/hm2 ,适于沿淮、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 80~ 90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达 15 %以上 ,品质较好。对赤霉病抗 (耐 )性强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 10月中、下旬至 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 2 40万~ 2 70万 /hm2 左右

关键词: 小麦 皖麦43 离子注入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抗时播种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1

摘要:研究了小麦干旱寄种技术的可行性与增产效应,结果表明:萌动发芽的小麦种子在干旱的砂姜黑土内,断水40d,出苗率仍可达到73.4%-85.4%;寄种小麦的增产效果取决于供水时间,在断水40d内,供水时间愈晚.增产效果愈加明显,寄种20d,增产幅度达6.8%.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小麦 寄种 抗旱播种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性红黄壤施用白云石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针对皖南酸性红黄壤的酸和瘠特点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白云石对皖南酸性红黄壤的改土效果。结果表明 :皖南酸性红黄壤上施用白云石能改善小麦生长发育状况 ,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白云石施用量以 110 0~ 16 0 0kg/hm2 为宜

关键词: 白云石 酸性红黄壤 小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