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蚕豆整体DNA导入冬小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前进 1 ; 张德文 2 ; 朱启升 2 ; 夏静 2 ; 陶侠林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合肥230031,合肥230031,合肥230031

关键词: 蚕豆;整体DNA;穗颈注射;冬小麦;染色体;畸变类型;畸变率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2 年 30 卷 06 期

页码: 1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提取蚕豆整体DNA ,用穗颈注射法将其从小麦穗颈部直接注入冬小麦植株体内 ,分别取不同处受体子代 (D2 代 )的植株根尖和幼穗做切片观察受体子代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受体子代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①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 ,与受体相同 ;②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均出现一定的异常 ,且分裂的各个时期都能发现畸变类型 ,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 (受体 ) ;③不同的处理类型畸变率不同。这些变异有可能与后代生物学特性有关。

  • 相关文献

[1]皖蚕1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杨勇,叶卫军,田东丰,张丽亚,周斌. 2021

[2]蚕豆α类扩张蛋白VfEXPA1参与调节气孔运动. 魏鹏程,陈苏,张秀清,赵萍,熊艳梅,王文龙,陈珈,王学臣. 2011

[3]秋播蚕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初步分析. 周斌,欧阳裕元,张丽亚. 2015

[4]胜利油菜与蚕豆科间杂交研究初报. 高广东. 2002

[5]家蚕多倍体发生与染色体观察分析. 洪靖君,詹永乐,陈复生,段家龙. 2001

[6]西瓜染色体研究进展. 马绍鋆. 2017

[7]安徽沿淮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冬小麦精准播期研究. 杨书运,严平,钱坤,江波,张鑫童. 2012

[8]氮密互作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冠层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黄波,张妍,孙建强,陈翔,张林,朱玉磊,刘惠惠,魏凤珍,宋有洪,李金才. 2019

[9]基于星载SAR的冬小麦估产模型比较分析. 陈磊,范伟,陈娟,荀尚培,何彬方,张宏群,任竹. 2015

[10]新型专用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刘倩倩,陈欢,张存岭,乔玉强,陈天河,徐汝民,唐俊,曹承富. 2019

[11]星载SAR在涡阳县冬小麦测产中的应用. 范伟,荀尚培,杨元建,何彬方,张宏群,吴必文,高锷,孙喜波,陈磊. 2013

[12]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应. 夏伟光,武际,高凤梅,王允青,郭熙盛. 2014

[13]控释氮肥拔节期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李敏,武际,韩上,雷之萌,朱卫生,张秋,汪建来,朱林. 2017

[14]夏闲期降水对黄土旱塬冬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全九,柴晶,王翔翔. 2015

[15]浅谈星载SAR在冬小麦估测产方面的应用. 陈磊,范伟,任竹. 2013

[16]江淮不同亚区冬小麦涝渍害气候风险时空演变. 陈金华,刘瑞娜,吴文革,杜祥备,周永进,孔令聪,戴其根,霍中洋. 2022

[17]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与肥料利用效率. 李敏,卜容燕,韩上,程燚,余忠,王慧,程文龙,武际. 2020

[18]基于双极化双时相RADARSAT-2的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 范伟,陈磊,荀尚培,何彬方,张宏群,陈娟,任竹. 2014

[19]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吴子峰,刘倩倩,郑良勇,张存岭,乔玉强,陈天河,徐汝民,唐俊,曹承富. 2020

[20]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表观盈亏及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