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秩次分析法对安徽花生产量性状评价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花生品种,利用秩次分析法对9个环境点、22个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在方差分析基础上,对各品种的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S2)等统计数进行计算,从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2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2个品种(系)中4个品种(系)具有较好的高产性和稳产性,秩次分析法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花生 秩次分析法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及适宜刈割次数研究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差异,明确适宜刈割次数,以具代表性的2个饲用大麦(95033、盐丰1号)与2个小麦(扬麦18、1331)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刈割次数(1、2、3次),比较不同大麦、小麦品种(系)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大麦饲草产量高于小麦,其中盐丰1号鲜重、干重最高,分别为5.68、1.37kg/m~2;1次刈割的饲草产量最高,鲜重、干重分别为5.49、1.52kg/m~2,显著高于2、3次刈割。除粗蛋白、钙含量变化因品种(系)而异,其他饲草品质指标在品种(系)间无明显差异。扬麦1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9.23%),95033的钙含量最高(1.13%);大麦粗蛋白产量高于小麦,1次刈割高于2、3次刈割。不同茬次饲草品质存在差异,再生茬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钙含量显著下降,磷含量以2茬次饲草最高,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说明多次刈割后饲草品质下降。结果显示,大麦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均高于小麦,更适宜用作饲草,以乳熟末期1次刈割最佳。

关键词: 大麦 小麦 饲草产量 饲草品质 刈割次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斯坦奶牛产后期血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测和分析荷斯坦奶牛分娩后不同时期血浆中的差异蛋白。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8.0软件检测分析差异蛋白点,MADIL-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发现3种差异蛋白,分别是结合珠蛋白、免疫球蛋白γ2链C区和3,5-二碘水杨酸络合的牛血清白蛋白。对3种蛋白在产后不同时期的趋势进行分析,可能分别与产后应激、免疫应答和物质运输有关。荷斯坦奶牛产后不同时期血浆中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奶牛产后生理机制,可作为产后饲养、配种及防止产后感染等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产后期 血浆 蛋白质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6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家兔繁殖)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家兔育种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国外传统育种包括遗传评估、选择及杂交、因子效应分析,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繁殖及抗病等性能,而繁殖相关技术为国外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胚胎冷冻、精子特性、药物及营养等对家兔繁殖的影响研究。国内传统育种包括品种选育、杂交及性能测定,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及繁殖方式和光控繁殖等,分子育种技术则为国内研究重点,主要涉及遗传多样性评估,生长、皮毛、繁殖、抗病性能及CRISPR/Cas9技术等。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繁殖技术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 2016年 家兔 遗传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法检测明绿萌动过程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含量变化规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安徽明绿资源,开展了绿豆萌动试验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研究。[方法]对安徽特产明绿进行萌动40 h,每4 h取样1次,并用HPLC方法对样品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萌动过程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基本上处于波动下降趋势,但在萌动8 h时含量最高,分别为0.57、1.02 mg/g,在16 h时含量最低,并且异牡荆素含量是牡荆素含量的2倍左右。[结论]HPLC法检测牡荆素、异牡荆素方法可靠,明绿萌动过程中,8 h时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较高。

关键词: 明光绿豆 牡荆素 异牡荆素 萌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VIP1家族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及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VIP1蛋白(Vir E2 interacting protein 1)与农杆菌侵染植物后T-DNA在细胞内的转运有关,影响植物转化效率,但还未见有关小麦中VIP1基因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利用in silico技术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TaVIP1家族基因,该家族基因全部由4个外显子构成,编码产物相似性高,与拟南芥AtVIP1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仅为50.7%~51.4%。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aVIP1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存在3个拷贝。根据小麦3个TaVIP1基因的差异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四倍体小麦Langdon与中国春D组染色体代换系为材料进行PCR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麦3个TaVIP1基因分别定位在4AL、4BS和4DS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aVIP1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农杆菌转化烟草,过表达TaVIP1基因降低了烟草转化效率。小麦TaVI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VIP1基因及烟草NtVI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低,这可能是小麦农杆菌转化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小麦 TaVIP1 烟草 农杆菌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养和圈养模式下圩猪生长及胴体品质的比较分析

养猪 2017

摘要:为了探索出地方圩猪合理的生长肥育模式,选择60 kg左右的圩猪20头,分为圈养组和放养组,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圈养组按照常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放养组白天山林放牧,自由活动和觅食,早晚各补饲1次精饲料,两组饲养至90 kg体重结束。两组分别选择6头90 kg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并进行肉质和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放养组日增重为259.1 g,极显著低于圈养圩猪的373.2 g(P<0.01);放养组料重比为3.12,体重增长1 kg,放养组比圈养组少消耗0.98 kg精饲料;放养组的肩胛后沿处、最后肋处、腰荐结合处和倒数第3、4肋处背膘厚分别是51.33 mm、27.35 mm、47.10 mm和37.96 mm,分别比圈养组下降24.4%、32.3%、12.4%和33.1%,差异显著(P<0.05),而屠宰率、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肌内脂肪含量为1.82%,极显著低于圈养组(P<0.01),而pH_(45)、pH_(24)、肉色(L、a、b)、失水率、拿破率、肌肉水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酪氨酸(P<0.01)和赖氨酸含量(P<0.05)显著高于圈养组,其他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模式虽然延长了饲养周期,但减少了饲料的消耗量,显著降低了脂肪的沉积,提高了酪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是圩猪生长肥育较好的一种饲养模式。

关键词: 圩猪 饲养模式 胴体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的经济价值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 201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桑树除了传统的为养蚕业提供饲料外,亦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种。文章综述了桑树资源的经济价值,探讨了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拓展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桑树资源 经济价值 生态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圩猪体重非线性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养猪 2017

摘要:对圩猪进行了生长曲线拟合,自出生开始每30 d称1次体重,根据平均体重分别利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99 7),其他两种模式也相对较高,均高于0.997;从极限体重(成熟体重)和最大日增重看,Gompertz模型的极限体重和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74.94 kg和579.21 g,较符合圩猪的体重和日增重范围,因此,Gompertz模型最适合圩猪的生长发育过程,Gompertz方程为:W=174.94 exp[-4.23 exp(-0.006 t)],其拐点分别是(240.29 d,64.36 kg)。

关键词: 圩猪 生长曲线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始条件对砂姜黑土收缩特征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离心机法,分别测定了初始容重为1.10、1.22、1.31 g/cm3,初始含水率为49.34%、43.55%、36.03%、31.93%和25.51%以及砂姜质量分数为0、4%、6%、8%、10%和12%的砂姜黑土样品在不同吸力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及收缩特征。结果表明:在考虑土壤收缩变形的情况下,相比VG模型,Gregory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砂姜黑土的水分特征,砂姜黑土含水率随着土样初始容重及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增加,随着砂姜含量增加而降低。收缩过程中,在不同初始容重处理下,初始容重增加,土壤的线缩率减小,土壤收缩后容重增加比例下降;且初始容重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结构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降低了线性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在不同初始含水率处理下,初始含水率越高,土壤线缩率及收缩后的容重越大;当初始含水率为36.03%时,土壤结构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最高,线性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较低。在不同砂姜含量处理下,砂姜含量的提高减小了线缩率及土壤收缩后的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比。因此,对于砂姜黑土而言,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土壤容重以及降低土壤含水率可以减少土壤收缩;而在砂姜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应防止由于大孔隙存在而引起的水分流失。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容重 含水率 砂姜含量 收缩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