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子(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沿淮晚稻区优化施肥对粳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07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方式导致肥料对水稻产量贡献率低的原因在于氮磷钾配比不合理,施氮肥集中在水稻生育前期,与水稻对养分的生理需要不一致。从本试验看,粳糯皖稻68在肥力水平中等的水稻田,以施氮量30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为35∶20∶45),N、P、K比例为1∶0.30∶0.40时产量最高,达9586.5 kg/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35.91%,比习惯施肥增产11.82%,肥料贡献率达到26.42%,对土壤的依存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 施肥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土壤贡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39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3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早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7.50t/hm2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有效穗(330±10)万/hm2,每穗总粒数(95±5)粒,结实率80%,千粒重33.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促大穗,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兼顾提高结实率。

关键词: 皖稻139 产量构成因素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筋小麦皖麦44的产量构成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研究 2003

摘要: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往分析对皖麦44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是皖麦44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在稳定穗粒数的同时,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皖麦44的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皖麦44 产量因素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筋小麦皖麦44的产量构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皖麦 44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单位面积穗数是皖麦 44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在稳定穗粒数的同时 ,增加穗数 ,提高千粒重 ,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栽培研究提出皖麦 44的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皖麦44 产量因素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产中粳80优121产量因素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对80优1218个不同播期进行产量(Y)与有效分蘖(X1)、每穗总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间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有效分蘖是构成80优121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在高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穗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产量与构成产量因素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9^**、0.9784^**、0.7386和0.9557^*.回归方程为γ=-2349.953+100.4523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粳 80优121 产量因素 有效分蘖 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系和两系杂交中籼组合间产量优势比较

杂交水稻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对供试21 个杂交中籼三系组合和两系组合产量优势及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两系组合产量相对有较高潜力,表现为库大粒多,相对差异极显著,且穗数、结实率并不因穗大而降低。认为三系和两系组合提高产量途径相同之处是要保证穗数,不同之处是三系组合的选育要着眼于增大穗型,提高结实率,两系组合则在大穗基础上增加实粒数,并提高籽重。

关键词: 杂交中籼 三系 两系 产量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亩产400公斤的群体动态结构及调控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本文对1987—1992年亩产400公斤的高产田及部分试验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在足穗的基础上,依靠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主攻大穗,是淮北地区小麦进一步高产的关键。初步建立了亩产400公斤的产量结构指标、群体形态指标模型。提出适当稀播、合理施肥,以改善群体素质,协调群体发展,提高抽穗—成穗期的干物质生产量的高产栽培调控措施。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构成因素 群体动态结构 调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27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增产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本文分别用四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皖稻27号产量及其构成产量的四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成产量的四因素对产量均有积极作用,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亩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同时,构成产量的四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增进的关系。并提出亩产5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构及主要栽培措施。

关键词: 皖稻27号 产量构成因素 统计分析 增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