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系新组合皖稻153产量构成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先来 1 ; 邵红星 2 ; 王继宏 3 ; 杨联松 4 ; 白一松 4 ; 吴文革 4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九成东角湖农场

2.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3.居巢区夏阁镇农技站

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晚稻153;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因素;高产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07 年 13 卷 04 期

页码: 100-101+185

摘要: 试验示范表明,超级稻皖稻153具有生态适应性好,株叶形态结构合理,茎秆粗壮,穗大粒多,高产稳产,后期转色好,米质优等特点。产量形成分析表明,群体颖花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在群体颖花量的构成因素中,有效穗和穗粒数协同作用,二者对扩增颖花量的净贡献率分别为57%和43%,因此要获得高产,在栽培上应主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

  • 相关文献

[1]三系和两系杂交中籼组合间产量优势比较. 杜士云,罗彦长,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吴爽. 1999

[2]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3]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英文).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4]沿淮晚稻区优化施肥对粳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闫永忠. 2007

[5]淮北地区小麦亩产400公斤的群体动态结构及调控技术. 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 1993

[6]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郑乐娅,吴文革,阎川,张玉海,许有尊,徐汝民,王鸿燕,崔娜,陈周前. 2011

[7]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戴明伏. 2008

[8]皖稻27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增产措施. 李泽福,严企松,韦时遇,杨国荣,杨前进,唐光勇. 1992

[9]皖稻139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夏加发,李泽福,王元垒,唐光勇. 2005

[10]氮肥运筹技术对直播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夏家发,胡润,刘春盛,叶北朝. 2008

[11]新型穗肥对香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佩旋,李虹颖,张祥明,叶寅,李录久,汪霄,袁嫚嫚,王家宝,孙义祥. 2021

[12]优质芝麻新品种皖芝2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汪强,赵莉,王本超,曹文昕,徐桂珍,陈培,田东丰. 2011

[13]粳糯稻新品种泉糯669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 赵磊,邹禹,钱宝云,苏松田,张培江. 2021

[14]早籼S904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吴敬德,吴跃进,汪秀峰,许霞. 1996

[15]津巴布韦小麦生态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孔令聪,霍炳宏. 2014

[16]江淮地区芝麻种植现状·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 赵莉,汪强,徐桂珍,吴延华,尹恩,陈培. 2010

[17]水稻新品种徽两优6号栽培技术. 栗云端. 2013

[18]合肥地区春毛豆高产栽培技术. 黄志平,张磊. 2002

[19]粳稻新品种皖垦糯1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汪登松,童俊,江祺祥,孟凡东,王玉虎,王国朝,单秀灵,王德志,占新春. 2013

[20]杂交玉米皖试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童有才,张会南,左晓龙.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