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淮北地区小麦亩产400公斤的群体动态结构及调控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孔令聪 1 ; 汪芝寿 1 ; 曹承富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群体动态结构;调控技术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3 年 02 期

页码: 134-138

摘要: 本文对1987—1992年亩产400公斤的高产田及部分试验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在足穗的基础上,依靠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主攻大穗,是淮北地区小麦进一步高产的关键。初步建立了亩产400公斤的产量结构指标、群体形态指标模型。提出适当稀播、合理施肥,以改善群体素质,协调群体发展,提高抽穗—成穗期的干物质生产量的高产栽培调控措施。

  • 相关文献

[1]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2]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英文).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3]合肥地区大棚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何传龙,刘枫,王道中,戴后升,夏世祥. 2006

[4]大棚土壤障碍因子形成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何传龙,徐继平,王世祥,高峰. 2003

[5]直播早稻单产8000kg/hm~2栽培调控技术. 陈周前,吕和平,袁明中,夏云中. 2006

[6]葡萄钙素营养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孙其宝,施六林,俞飞飞,孙俊,陆丽娟,郑家斌. 2008

[7]早籼稻塑盘育秧抛栽高产群体发育指标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吕和平,陈周前,袁明中,范友胜,宛晓萍,孙茂虎,尹玲,李强. 2006

[8]新型穗肥对香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佩旋,李虹颖,张祥明,叶寅,李录久,汪霄,袁嫚嫚,王家宝,孙义祥. 2021

[9]三系和两系杂交中籼组合间产量优势比较. 杜士云,罗彦长,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吴爽. 1999

[10]皖稻139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夏加发,李泽福,王元垒,唐光勇. 2005

[11]皖稻27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增产措施. 李泽福,严企松,韦时遇,杨国荣,杨前进,唐光勇. 1992

[12]沿淮晚稻区优化施肥对粳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闫永忠. 2007

[13]两系新组合皖稻153产量构成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唐先来,邵红星,王继宏,杨联松,白一松,吴文革. 2007

[1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郑乐娅,吴文革,阎川,张玉海,许有尊,徐汝民,王鸿燕,崔娜,陈周前. 2011

[15]氮肥运筹技术对直播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夏家发,胡润,刘春盛,叶北朝. 2008

[16]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戴明伏. 2008

[17]基于荧光成像系统小麦病害叶片异质性分析. 杜世州,曹承富,袁琳,廖钦洪. 2012

[18]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9]氮肥基追比例对江淮丘陵水稻土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Wang Jiajia,王家嘉,Li Lujiu,李录久,Zhao Xianyou. 2012

[20]传统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Guo Zhibin,郭志彬,Wang Jing,王静,Guo Xisheng.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