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别山牛种质资源特性和杂交利用浅析
《中国牛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大别山牛的遗传发育特性,探讨其杂交利用效果.[方法]对大别山牛24头(公牛10头,母牛1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随机选择3头大别山牛阉牛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肉质营养成分测定和风味物质检测.[结果]大别山牛公母牛在0-6月龄、12-24月龄时是体重增长高峰期,大别山牛肉肉质细嫩、风味浓郁,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39.65±2.32)%.[结论]大别山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发育特性,亟需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且杂交改良可能是提高其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牛生长发育特性和屠宰特性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安格斯牛对大别山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F1代(安—大F1)和大别山牛各2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随机选择3头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安—大杂交F1代牛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安—大杂交F1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大别山牛;24月龄时安—大杂交F1代的宰前体重极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1),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5)。[结论]用安格斯牛与大别山牛杂交,杂交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肉牛妊娠初期血、尿中孕酮、妊娠相关糖蛋白、早孕因子的变化
《中国牛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探讨肉牛妊娠初期血液和尿液中孕酮(P_4)、妊娠相关糖蛋白(PAG)、早孕因子(EPF)的变化,为肉牛早期妊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集肉牛配种后第0、1、8、17、21、28、35天的血、尿液,通过ELISA检测血、尿中P_4、PAG、EPF 3种激素的浓度。[结果]在配后0~35 d,妊娠与非妊娠母牛血、尿中P_4和PAG浓度变化平缓,而EPF差异较明显,3种激素血液中浓度均高于尿液中。其中,妊娠牛血液中EPF浓度在配后第8天显著(P<0.05)高于非妊娠牛。[结论]血、尿中EPF浓度变化能反映肉牛的妊娠状态。
大别山牛CART基因多态性与体尺性状相关性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CART基因与大别山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发现大别山牛CART基因第一内含子存在T253C变异,第二内含子存在A1467G变异,关联分析发现T253C位点突变与大别山牛体高和腹围显著相关(P<0.05),A1467G位点突变与管围和腰角宽差异相关(P<0.05)。[结论]CART基因SNPs对大别山牛体高、腹围、腰角宽和坐骨端宽的体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尝试将其作为大别山牛新品系培育的主效候选基因或与主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牛肉质特性和营养特性的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研究大别山牛及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牛(安大杂交牛)的产肉性能,随机选取断奶大别山牛和安大杂交牛犊牛阉割,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8~30月龄,各屠宰4头,胴体排酸后分别取右半胴体背最长肌测定嫩度、肉色、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在肉质特性方面,大别山牛与安大杂交牛在嫩度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大别山牛的肉质优于安大杂交牛;在营养特性方面,大别山牛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2%和20.92%,安大杂交牛的含量仅分别为8.79%和21.30%,两种牛肉的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牛肉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氨基酸方面,两种牛肉中氨基酸总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
《中国牛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精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牛育肥效果、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择30头平均体重为329.9kg的西门塔尔育肥公牛,随机分为三个处理组,进行91天的饲养试验。组一、组二饲料精料中分别添加0.1%和0.2%的的复合酶制剂,组三为对照组。[结果]试验表明:组一、组二的日增重较组三分别提高了14.7%和36.5%,差异极显著(P<0.01);料重比分别降低17.5%和30.6%,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表明精料中添加0.2%的复合酶制剂的育肥效果最好。
肉牛骨骼肌生长发育分子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牛业科学 》 2016
摘要:骨骼肌发育是肉牛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肉牛的产肉力等经济性状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肉牛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miRNA以及表观修饰作用,对影响肉牛肌肉发育的关键因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牛肉质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安徽东流水牛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安徽东流水牛群体的分子遗传特性,为今后开展我国地方水牛品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序技术测定安徽东至县31头东流水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22个群体的471条中国水牛D-Loop序列进行联合分析,利用DnaSP 5.1软件统计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利用MEGA 5.10软件构建N-J系统发生树,利用Network 4.60软件构建单倍型的media-joining网络。【结果】在22个中国水牛群体中发现163个变异位点,180个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 23±0.002 21,单倍型多样性为0.877 40±0.013 80,其中在东流水牛D-Loop序列中发现70个变异位点,构成35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13 31±0.002 08,单倍型多样性为0.944 00±0.023 00,群体变异性水平与中国其他水牛群体接近。N-J系统发生树和media-joining进化网络显示,中国水牛分为沼泽型和江河型,前者又分为A和B支系,B支系包括b1和b22个亚支系,东流水牛分布于A和B支系中。【结论】东流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且线粒体具有2个母系来源。
蛋氨酸铜对隐性发情大别山牛外周血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中国牛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铜旨在为防治隐性发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2头膘情中等、生殖机能正常、隐性发情的空怀青年大别山牛母牛,随机分为3组,研究补饲铜(蛋氨酸铜为铜源,日粮分别添加0、10和20mg Cu/kg DM)对隐性发情大别山牛发情周期中外周血生殖激素(E2、P、T、LH、FSH)分泌规律的影响和对隐性发情的防制效果。[结果]表明,添加铜20mg Cu/kg DM组提高了发情周期E2的平均浓度(P<0.01)、降低P(P<0.01)的平均浓度,同时20mg组显著改善了大别山黄牛的隐性发情,发情外部表现评分从4提高到8.125,正常发情率达到75%。[结论]说明添加蛋氨酸铜源铜水平20 mg/kg DM能够影响隐性发情大别山黄牛的生殖激素分泌,能有效的防治大别山牛的隐性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