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南红黄壤地区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皖南红黄壤地区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油菜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从而显著增加了油菜的产量,并且磷肥的增产效应大于钾肥效应,三季油菜平均产量以处理P90K120最高,达到了1968.7 kg hm-2;同时连续施用磷钾肥能够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与试验前土壤相比,速效磷增加了14.83~20.2 mg kg-1,速效钾增加了69.51~109.61 mg kg-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改善了玉米的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三季玉米平均产量以处理P90K120(脚标数字为每公顷土壤施用P2O5、K2O的数量,单位为kg/hm2)最高,达到了4912.7kg/hm2。肥料效应方程表明,磷肥的增产效应大于钾肥,同时合理配施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了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水仙素诱导产生花生早熟突变体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皖花4号”种子萌发后,采用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其幼根。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获得大量染色体加倍的根尖细胞,但是这种性状不稳定,在幼根随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诱导处理产生一些花生性状变异,从中筛选获得一些早熟后代材料,一些材料已经稳定成早熟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生态园林科学内涵,结合植物景观浅析了生态园林中植物造景原则,论述了生态型造景分类型和效益,并提出植物造景注意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_3的敏感性
《中国水稻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和Y98148(野生型)在苗期和成株期对GA3反应的研究,发现Y98149较Y98148对外源赤霉素更敏感;内源赤霉素测定结果显示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内源赤霉素含量较低,是野生型的7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砂姜黑土小麦施钾的增产效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适量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子粒产量提高9.6%~25.0%,平均增产15.5%。小麦钾肥的增产效应与土壤有效K含量和施K量有极大关系。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钾肥(K2O)施用量x1、土壤有效K含量x2与小麦单位钾肥增产量y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7.678-0.0446x1-0.0963x2。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钾肥适宜施用量为K2O 130 kg/hm2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